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作为口粮、主要饲料成分及工业原料和能源等战略物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受耕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等限制,种植面积增长已经越来越缓慢,各主要生产国都在努力进行玉米单产攻关。但由于限制玉米单产的因素很多,既复杂又多样,同时还受各种突发性因素影响,面对这种生产形势,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基本情况,并通过对鸡东、勃利、甘南、拜泉、海伦等5个主产县进行调研,总结并剖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整体来看,黑龙江省抵御旱灾的能力较差,目前农民依然属于“靠天吃饭”阶段;以玉米螟、粘虫、玉米蚜、茎腐病、丝黑穗病等为代表的病虫害日益恶化,近年来偏重发生且呈频发趋势,使玉米年产量损失10%以上;玉米育种无突破性进展,种子市场品种繁杂且品质参差不齐,甚至假种子充斥市场;农业机械多,中小型比重大,大型机械主要集中90~120马力;由于连作、水土流失、化肥施用不合理等造成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投入多而单产水平一直得不到改善;由于农机与农技缺乏融合,大垄双行等栽培技术缺乏认知,推广速度慢。此外,黑龙江省各主产区缺少大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使玉米产业丧失了地源优势,沦为初级农产品产出大省。不过黑龙江省发展玉米产业还是较多优势,但风险性也不较大。本文通过对美国玉米专业化种植、种子培育、培肥地力与科学施肥、增加种植密度、玉米机械化生产、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到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一是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玉米高产与高效协同发展;二是要强化育种技术,选育和推广多抗性玉米杂交品种;三是改良耕作制度,推广精简实用高效的机械化作业;四是健全服务体系,提升玉米生产技术转化能力。结合目前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政策和技术措施,本文提出:一是要加强种子培育与管理,并使农民因地制宜的选择种子;二是要让农民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实现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相互促进;三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应用,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方针,以现代化大农机引领现代大农业;四要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培植地力、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因地制宜改造高低产田,变低产为高产稳产农田;五要切实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力争实现“与天争粮、虫口夺粮”;六要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教研结合,将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