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作为口粮、主要饲料成分及工业原料和能源等战略物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受耕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等限制,种植面积增长已经越来越缓慢,各主要生产国都在努力进行玉米单产攻关。但由于限制玉米单产的因素很多,既复杂又多样,同时还受各种突发性因素影响,面对这种生产形势,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基本情况,并通过对鸡东、勃利、甘南、拜泉、海伦等5个主产县进行调研,总结并剖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整体来看,黑龙江省抵御旱灾的能力较差,目前农民依然属于“靠天吃饭”阶段;以玉米螟、粘虫、玉米蚜、茎腐病、丝黑穗病等为代表的病虫害日益恶化,近年来偏重发生且呈频发趋势,使玉米年产量损失10%以上;玉米育种无突破性进展,种子市场品种繁杂且品质参差不齐,甚至假种子充斥市场;农业机械多,中小型比重大,大型机械主要集中90~120马力;由于连作、水土流失、化肥施用不合理等造成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投入多而单产水平一直得不到改善;由于农机与农技缺乏融合,大垄双行等栽培技术缺乏认知,推广速度慢。此外,黑龙江省各主产区缺少大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使玉米产业丧失了地源优势,沦为初级农产品产出大省。不过黑龙江省发展玉米产业还是较多优势,但风险性也不较大。本文通过对美国玉米专业化种植、种子培育、培肥地力与科学施肥、增加种植密度、玉米机械化生产、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到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一是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玉米高产与高效协同发展;二是要强化育种技术,选育和推广多抗性玉米杂交品种;三是改良耕作制度,推广精简实用高效的机械化作业;四是健全服务体系,提升玉米生产技术转化能力。结合目前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政策和技术措施,本文提出:一是要加强种子培育与管理,并使农民因地制宜的选择种子;二是要让农民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实现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相互促进;三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应用,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方针,以现代化大农机引领现代大农业;四要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培植地力、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因地制宜改造高低产田,变低产为高产稳产农田;五要切实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力争实现“与天争粮、虫口夺粮”;六要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教研结合,将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中国土地的基本国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因此
酚醛树脂由于有着良好阻燃性、绝缘性、粘结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未经改性的酚醛树脂因其脆性过大而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因此,近年来为了提高酚醛树脂的综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工业化进程中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相当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第一原因是需求拉动,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投资过热带来经济扩张
农地制度作为农村各项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焦点。新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复杂发展历
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彰显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魅力,渊博的知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征地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加快,征地过程中的种种弊端也暴露出来,其中的焦点问题是征地制度不健全,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过低使其难以得到有效的生存
目的:我国是世界上鲜食葡萄第一生产大国。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健康意识的增强,葡萄生产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石河子地区现有20万亩葡萄生产基地。由于地区葡萄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已成为主流,现在供货商可以选择的交易平台有很多,不同的交易平台都是为了解决供货商及企业间信息交换的问题,对于供货商及企业来说,要实现数据共享,这
<正>在青岛,少女、姑娘被叫"小熳""大嫚",而少年、小伙经常被称呼为"小哥"。这两个称呼,因为是青岛的方言,让人听起来亲切活泼,同时又饱含了青岛青年男女身上固有的性格特点:
新农村建设中的林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本文概括介绍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