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与新型村落文化的生成——以河南省某村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工输出数量巨大的劳务输出省。河南省人社厅统计显示,河南省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4700多万农村劳动力,富余劳动力3200多万人,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363万人(中国经济网,2011-2-17)。这和该省人口数量大,耕地不足,可依赖的发展资源少等因素有关。大量的农民工输出,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关注点放在农民工的流出地——农村社会。以村落文化为根本视角,探索和分析农民工的出现给其所在的农村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由于所选样本村打工人数多,打工现象普遍,作者将其命名为“民工村”,代号L村。通过研究发现,以“民工村”L村为代表的农村社会,以农民工的出现和带动为契机,卷入现代化的大潮中,其变化是全方位和多层面的,不仅包括经济状况的改善,更伴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风俗的变更、思想的震动等等。从文化模式的角度来审视,民工村的村落文化作为一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模式,有其内在稳定的存在机理,单依靠外来因素(农民工)的影响和作用,很难真正实现现代化。另外,对于现代化各要素本身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机制,也还要做出讨论和思考。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1.农民工作为一种打工现象,表面上看来是经济现象,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特殊形态。但是,这一现象并非如此简单。农民工在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改变城市面貌和自身经济境遇的同时,通过一次次往返于城乡之间的流动,也在悄悄地影响着农村社会,带来了农村村落文化的新变化。   2.农民工接触城市文化,受到相比农村文化而称为“现代化”的文化影响,对其自身生命带来影响,进而传播和影响到农村社会,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村落文化的面貌。   3.农民工作为新旧两种文化的载体,影响和塑造了传统的农村社会,使农村社会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风貌。   4.由于文化变迁的机制、过程和结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性,受农民工影响的村落文化的变迁走向也须做出具体的分析。
其他文献
城市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反贫困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贫困人口能否摆脱贫困以及其实现向上流动可能性的大小。作为城市贫困家庭当中
在由男女两性组成的家庭中,女性普遍成为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广大走入社会的妇女仍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这是由于隐性性别制度在家庭中的潜在运作形成的,具体表现为传统家
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 煤矿企业死亡人数 特大事故起数 2004年 2003年 1~6月 1~6月 对比
期刊
医疗卫生是人们获取健康和保证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对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全体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又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如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乃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因此,加强对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本文介绍 2 0 %三唑磷·阿维菌素乳油 (虫无影 )的配方、共毒系数测定、安全性评价、毒性试验、药效试验 This article describes 20% triazophos abamectin cream (insects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力量和价值越来越为全社会广泛认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给国家和地区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顶级品牌,在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人类社会在享受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作为其后果之一的全球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在城市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纷纷从农村流向城市,其中不乏大量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初入城市,尤其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由于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差异
本研究在总结、吸收、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狭义的生活方式角度来研究失地农民,将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界定为:失地农民的日常生活活动特征和其表现形式。在
本文主要谈了高职教材《高等数学》中需修改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four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revised in the higher mathematic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