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寿光自1989年始建冬暖式大棚以来,设施农业迅猛发展,并将此技术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带动了全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北方地区冬季有了新鲜蔬菜供应市场。寿光蔬菜产业带动了育苗产业的迅速发展,先后与多家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合作,开展蔬菜育苗、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等的研发,寿光种苗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全国各地,育苗产业为寿光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寿光地区现有育苗厂200多家,育苗面积160万平方米,年育苗15亿株,其中嫁接苗3亿株。但是由于设施栽培的逐年增加,作物连作重茬引起了土壤环境日趋恶化、土传病虫害日益加重、投入增加、产量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可采取的办法主要有轮作、农药灌根、嫁接等措施。但是轮作处理需要时间较长,农药灌根不仅成本高且污染环境,而嫁接技术在有效克服连作障碍、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的同时,还表现出周期短、投资少、无公害的优点。并且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出现用工荒等一系列的问题,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引发一系列职业疾病,人工嫁接育苗已经无法满足设施农业大规模发展的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工厂化程度,实现嫁接育苗产业的机械化及自动化。为了给种苗生产中自动化装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育苗产业机械推广、用户需求两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调研分析;根据对寿光地区的实地考察,发现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寿光工厂化育苗发展的集成化机械对策;同时从经济效益研究入手,就育苗产业的人工操作和机械化生产两种方式,对育苗厂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旨在探索出更利于寿光育苗产业发展的生产模式,为寿光蔬菜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依据,能更直接地说明育苗产业机械化的必要性。首先,根据分类整理现有论文、专利等相关资料,分析嫁接苗的生产领域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现状,及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其次,结合前期分析,设计制作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调研寿光地区育苗厂12家,农户65家。调研结果表明,嫁接苗的生产主要靠人工操作,嫁接苗的生产技术较成熟,对价格合理的自动化、机械化嫁接装备的要求较高。最后,针对寿光地区存在的设施结构标准度较低、机械化程度较低、用户对机械的信任度也比较低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对菜农的培训改变传统观念、建立设施建造和嫁接苗生产的标准、系统地考虑播种、育苗、供苗、嫁接、栽植、嫁接苗管理等生产工艺,集成研发嫁接苗的生产中的自动化、机械化装备,并对人工和机械两种生产方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生产较人工生产成本更低、收益更高,更有利于育苗产业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