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研究

来源 :李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一生致力於孟學研究,著作頗豐,其中《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是朱熹在孟學史上的巔峰之作。然而朱熹孟學作爲一個完整、係統的思想體係,呈現在朱熹不同著作中,也有著不一樣的思想風貌與詮釋角度。《讀余隱之尊孟辨》在朱熹孟學著述中比較特殊,是朱熹在讀完南宋余允文的《尊孟辨》之後,爲補充與訂正余允文之説而作的。在中國歷史上,伴隨孟子地位在宋代的升格,興起了一股非孟、疑孟思潮,爲回應非孟、疑孟者對孟子的批評,余允文作《尊孟辨》爲孟子辯護,在此基礎上,朱熹作《讀余隱之尊孟辨》,也對有宋以來的疑孟思想進行了總結與回應,進一步鞏固了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讀余隱之尊孟辨》展現了朱熹對於兩宋疑孟思潮的關注,對於孟子思想的詮釋和理解,顯示了朱熹深厚的孟學功底以及堅定的學術立場。本文用五章討論了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的文本特徵、義理闡釋、史實解説,具體如下:緒論。説明選題緣由、研究現狀與研究方法,揭示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第一章概述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的學術背景。分別從儒家道統的承續問題、唐宋以來的尊孟與孟子升格運動、宋代疑孟思潮出發,力圖將《讀余隱之尊孟辨》置於整個宋代的學術環境中進行全面剖析,以便從整體上把握朱熹作《讀余隱之尊孟辨》的時代背景。第二章介紹《讀余隱之尊孟辨》的版本體例和評論特點,主要分析了《讀余隱之尊孟辨》的版本體例、評論原則與評論特點。在評論原則上主要歸納出了“明道統傳承”“得時措之宜”“體聖人之心”三大評論原則;在評論特點上,根據司馬光《疑孟》、李覯《常語》、鄭厚《藝圃折衷》中的疑孟特點,朱熹在辯駁中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體現出“駁中有敬”“駁而不斥”“駁斥兼具”的評論特色,彰顯了朱熹個性化的評論風格。第三章介紹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對余允文《尊孟辨》的評説,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余隱之《尊孟辨》對非孟者的批駁;二是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對余隱之《尊孟辨》的肯定與褒獎;三是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對余隱之的批評,藉此明晰朱熹與余隱之在孟學思想上的異同,以及他們對非孟、疑孟者的評述區別。第四章詳細論述了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的思想要旨,此章是本文的重點章節。主要分爲四個方面:《讀余隱之尊孟辨》的王霸觀、君臣觀、經權觀、人性觀。從“王霸無異道”“王霸異質説”“《讀余隱之尊孟辨》中王霸思想的創新性”來論述《讀余隱之尊孟辨》的王霸觀,通過比較以李覯、司馬光爲代表的疑孟派與以朱熹、余隱之爲代表的尊孟派所形成的兩種王霸思想,揭示宋代特殊的政治環境與學術環境,凸顯朱熹在《讀余隱之尊孟辨》中對於王霸思想的突破與創新。從“爲臣之道與爲君之道”“君臣關係的相對性與絕對性問題”以及“君臣關係中的極限境遇”三個角度來揭示朱熹在《讀余隱之尊孟辨》中的君臣思想。從“道貫經權”“因時行權”“聖人行權”三個方面論述了《讀余隱之尊孟辨》的經權觀,進一步解讀朱熹在其中體現出來的經權思想。從“‘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的关系”以及“《讀余隱之尊孟辨》中的人性思考”兩個方面論述了《讀余隱之尊孟辨》的人性觀,從這一側面揭示朱熹在人性論上的發展脈絡。第五章論述了《讀余隱之尊孟辨》史事解説。《孟子》一書中涉及到眾多的歷史事件,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針對具有爭議性的幾大典型事件,都做了相關的解説。論文主要分析了朱熹對“血流漂杵”“瞽瞍、象殺舜之事”“齊伐燕之事”的解説。概而言之,本論文主要研究了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的文本特徵、義理闡釋、史實解説。由於朱熹《讀余隱之尊孟辨》是爲駁斥非孟者的觀點與修正補充余允文的觀點而作,囿於題材與篇幅的限制,雖未能全面展現朱熹的孟學思想體係,但是研究朱熹的《讀余隱之尊孟辨》,可以讓我們從朱熹對非孟者的駁斥中瞭解朱熹的孟學思想,進而全面把握兩宋疑孟與尊孟的思想特徵。
其他文献
分布式共识协议是分布式系统的基础,通过对副本的执行序列达成共识,实现不同副本间的一致性。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系统需要部署在全球的多个站点上以降低地区访问的延迟。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共识协议由于单个领导者的限制会面临可用性不足、拓展性不足以及高延迟的问题,因此,如何优化适用于广域网部署的共识协议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现有协议主要从仲裁集模型、领导者架构和执行模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其中,快速仲
学位
随着互联网在国民生活中的渗透程度越来越高,媒体与社会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媒体具有独特的隐匿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极大的推动了人们交流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促进了社会媒介的变革和更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从数字平台的发展历程来看,从“私人信箱”QQ到“社区广场”微博的出现,微信“客厅”隐私式社交到“表演舞台”抖音,数字平台的技术更迭伴随着场域的延伸与缩窄,本文将探寻数
学位
在云南(简称滇)西北部有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44万年的生物——滇金丝猴。1950年至1980年间,滇金丝猴的栖息地被狩猎伐木等人类的不文明行为破坏,导致滇金丝猴的数量也一度骤减。滇金丝猴因此经历了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如今,滇金丝猴已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国宝,但人们对它却知之甚少。目前许多科普作品已将珍稀动物植物作为核心内容,而针对滇金丝猴的儿童科普插画类作品却十分稀少。由于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高达三
学位
伴随5G、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变,全球化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发生关键转向。但当下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仍然是“西强我弱”,加强跨文化传播成为十分值得重视的议题。此外,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下,“洋网红”群体陡然走红,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独到的见解受到众多中外受众的关注。本文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究洋网红视频中关于中国文化内容传递的价值理念及
学位
最近几十年间,随着诸多领域内技术和认识的发展,感情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的对象或者方向,尤其是“情动转向”(affective turn)的提出使得感情理论的影响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批评很快扩散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甚或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思路中。在对感情认识的需求中,德勒兹作为转向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其理论受到了十七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影响,随此受到广泛关注的是斯宾诺莎关于感情问
学位
当前,在老龄化社会和社会矛盾变化的双重压力下,高质量养老变得尤为重要,在养老方面,如何丰富机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提高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新问题。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了音乐治疗对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基于养老机构的现实情况,如何将音乐治疗应用其中,其应用模式如何,目前少有研究和实践证明。本文基于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从文献、调查、实践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和创新养老机
学位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双语研究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双语者的两种词汇系统是如何表征的?这两种词汇系统在语言加工时如何相互影响?这些问题背后涉及到一个更基础的问题:双语者是否会选择性地激活其中一门语言?即词汇选择性假说。实验中通常通过同时出现一语和二语词汇,创造“双语”环境,以判断跨语言激活现象是否存在。相对而言,现有的研究对跨语系语言(非同源语言),尤其是复合词的关注较少。同时,双语者识别复合词的神经
学位
作为南齐著名诗人,谢朓的心态变化和命运选择皆与时代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出这一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同时,谢朓的一生亦可视为才高命蹇文人的代表。对谢朓这一个案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并进一步理解南朝其他诗人及文学史中与谢朓相类之文人的悲剧命运。第1章探讨南朝的精神气质与谢家命运之浮沉。南朝地处江南,在清丽的自然风光中奠定了“美”的底色,然疆域的狭小客观上造成了齐梁文人的精神缺失。南朝内部动乱频繁,但外部格局的
学位
近年来,国内外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已然成为一股热潮,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也逐步走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论者认为马一浮最为重要的六艺思想尤其值得关注,特别是他对《诗经》做出的相关论述。马一浮的诗经学主要继承了儒家思想传统,无论是在具体诗篇的研究还是在诗教的阐发上,几乎句句不离仁德品性,依旧秉承重义理、重感发的儒家传统。但是,马一浮的诗经学也有一些超越传统儒家思想范畴的新内容。比如马一浮从“心
学位
2010年,五代后蜀宋王赵廷隐墓在成都出土。该古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组在造型、色彩、外貌形象、排列形式、神情动态、表情刻画等方面都很突出的伎乐陶俑,赵廷隐墓出土的28件伎乐俑,色彩鲜艳丰富、神情栩栩如生,手拿陶质乐器,是迄今为止在西南地区发现的最精美的伎乐俑组合。对于研究五代女性服饰、五代美术、五代音乐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墓葬出土的其他器物,造型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对于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