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Marie Unna型遗传性稀毛症(MUHH)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毛发疾病。该病由德国学者Marie Unna于1925年首次报道。受累个体临床表现为在出生时毛发稀少或缺失;在幼童时期头发开始缓慢生长呈现特有的粗糙、不规则扭曲和金属丝样外观;从青春期开始,头发弥漫性脱落并逐渐加重,脱发以头顶部开始,严重者可发展为秃头。大部分患者体毛、睫毛、眉毛和第二性征毛发非常稀少或缺如。患者不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男性受累较女性严重。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在毛囊周围没有显著的炎性细胞浸润或纤维化,但成熟的毛囊数量显著减少、毛囊缩小,毛囊中没有毛发。电镜显示毛发不规则扭曲,出现纵沟、纵裂、不规则横断面、毛小皮广泛的剥脱和毛鞘异常。MUHH具有遗传异质性,迄今为止,该病已有两个致病基因位点分别被定位在8p21和1p21.1–1q21.3上,其中8p21已被多个研究小组证实,该区域包含人无毛基因HR基因。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先后对MUHH患者进行HR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分析,然而均未检测到HR基因突变。在HR基因5′非翻译区有4个上游开放阅读框架(uORF),从5′→3′分别命名为U1HR,U2HR,U3HR以及U4HR,其中U2HR是HR基因的的一个抑制性uORF,直接比邻HR基因编码区的引导序列,编码一种由34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肽。近来,在一个中国汉族MUHH大家系的HR基因的U2HR区域鉴定了一个致病的起始密码突变并在其他18个祖先来源不同的MUHH家系中共发现了12个U2HR突变,建立了U2HR的突变缺陷谱。功能研究显示这些不同的突变都导致下游HR基因mORF生理条件下翻译效率增强,引起HR蛋白过表达。目的(1)分析3个中国MUHH家系及4个散发患者的临床特征;(2)检测中国汉族人MUHH患者HR基因的U2HR基因突变,分析MUHH的突变筛查结果,以期获得更多的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信息并进一步验证遗传性疾病的新的发病机理;(3)分析HR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以期获得更多的U2HR突变对HR基因表达影响的新信息。方法(1)采用家系调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扫描电镜检查分析MUHH患者的临床表现;(2)采用PCR反应扩增HR基因的U2HR区域,用直接测序法对1个中国MUHH家系及4个散发MUHH患者进行U2HR的基因突变检测;(3)通过Pubmed及中国医学光盘CBM,对MUHH基因突变报道进行总结;(4)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分析有突变的MUHH患者、无突变的MUHH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HR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5)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分析有突变的MUHH患者、无突变的MUHH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 MUHH的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有患者未见表型差异,未能发现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明确相关性;(2)在一例散发MUHH患者HR基因U2HR中检测到1个错义突变c.77A>C (p.E26A)。在该患者的健康父亲及100例正常对照中均不存在上述突变;(3) HR基因mRNA水平相对表达结果显示,有突变的MUHH患者、无突变的MUHH患者及健康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 Western-blot结果显示,有突变的MUHH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HR蛋白质水平的相对表达较健康对照显著增高。结论(1)本研究利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在1个中国MUHH家系及4个散发病例中共检测出HR基因的U2HR的1个新的错义突变(c.77A>C),丰富了U2HR基因突变谱;总结了MUHH突变筛查结果,推测U2HR的突变热点可能位于U2HR的第24-28密码子区域,同时表明MUHH可能具有遗传异质性。(2) U2HR突变是MUHH的致病突变, U2HR的致病突变可以引起HR蛋白质含量的增加,HR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毛发脱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