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在兔VX2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兔肝脏内,建立24只兔肝VX2瘤模型,随机抽取3只,处死,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余下21只兔VX2肝肿瘤进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测定后,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后将21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即射频消融术后1天组、7天组、14天组),分别于术后1天、7天和14天,对消融区进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测定和超声检查。测定IBS数值时,应用HP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IBS联机分析系统,保证彩超仪器设置条件相同,获得兔肝肿瘤和消融前后感兴趣区的标化IBS(IBS%)和IBS变化率,并抽取耳缘静脉血进行肝肾功能测定,于检查后处死动物,行大体病理和显微病理检查,对照IBS参数值,分析评价病理结果与IBS参数值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肿瘤组织标化IBS值相比,消融区中心及边缘组织标化IBS值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射频消融术后1天、7天、14天标化IBS值逐渐增高,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融区中心组织IBS值高于消融区边缘组织,标化IBS值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融区中心组织及边缘组织IBS%变化率均≥50%。IBS平均变化率≥50%,病理确定为肿瘤组织坏死。消融前、后消融区周围肝组织标化IBS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组织的IBS%值由低到高依次是:肿瘤组织、消融区周围正常肝组织、消融后消融区边缘的组织、消融后消融区中心的组织。2、光镜下,射频治疗后肿瘤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一周后周边纤维组织逐渐增生。3、射频后7天内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改变,多数指标14天左右恢复,具体变化是: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降低,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有增高;除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在7天恢复正常外,其余指标均在14天左右恢复。肾功能化验,射频消融后的第1天尿素氮及肌酐呈一过性增高,第7天内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能评价兔VX2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情况,IBS%和IBS变化率可作为评价消融疗效的指标,为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量化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