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新加坡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人群进行发病因素、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客观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中医证候学研究。通过研究了解新加坡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及发病情况;同时分析揭示新加坡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中医证候特点,为建立新加坡地区FD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评价标准提供依据。并希望本研究结果将为新加坡地区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一条防病与治病的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遵照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采用门诊问卷的方式,多方位的对新加坡地区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本研究通过查阅关于痞满的中医古典文献和现代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文献,并对中医临床证候和客观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的相关症状;研究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格;由专门医师对FD患者进行调查。一共收集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流行病学研究:(1).200例患者年龄与性别在各年龄段之间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发病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与生活习惯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4).发病与环境因素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发病与诱发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证候学研究:(1).200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分布中以胃脘胀满、嗳气、口苦口干、体倦乏力、胃脘隐痛、身重肢倦出现的频率为最高,依次占92%,69%,66%,61%,55%,52%;(3).中医证型分布为寒热错杂型占10.5%,饮食积滞型2.5%,痰湿内阻型12.5%,肝胃不和型33.00%,脾胃虚弱型33.00%,胃阴不足型8.5%;(4).不同性别与中医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饮食偏嗜与中医证候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性别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有关。2.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饮食偏嗜有关。3.功能性消化不良主症为胃脘胀满、嗳气、口苦口干、体倦乏力、胃脘隐痛。4.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为主。5.功能性消化不良诱因与中医证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