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然而小学生课堂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堂违规现象更是让人担忧。这严重干扰了课堂教学进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范式,以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江西省南昌市某农村完小高、中、低三个年级共六个班学生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准确了解农村小学生课堂违规行为的现实表现,探究课堂违规行为的影响,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普遍存在,其中,做小动作、开小差、讲话等发生频率最高;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依次递减,且低年级的违规行为多以外显违规行为为主,高年级多为内隐性违规行为;男生违规行为比女生多,且多表现为外显性违规行为,女生则多表现为内隐性违规行为,部分内隐违规行为发生的频次比男生高;在男老师授课的课堂上,学生发生课堂违规行为的概率比女老师少;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违规行为低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授课老师最有效的反应方式是课后谈话,其次是提醒、批评、通知家长,而实际上老师多采用效果不明显的注视和不理睬的反应方式。小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不仅打乱教师的教学进程,影响教师的课堂情绪,破坏课堂的教学氛围,而且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阻碍自控能力的提高,不利于良好习惯养成。小学生课堂违规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不均衡、自控能力不强,认知发展不均衡、学习能力不高,自我效能感低下、主体意识模糊;教师教学方式简单、管理方式僵硬;环境方面在于家庭管教不力、社会环境熏染、学校条件简陋。建议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规则制定、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课堂的管理策略等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通过美化学校环境、完善家庭环境、净化社会环境等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以有效应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