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城镇化、鼓励农民进城,既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又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人均生产资料的占有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因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能从根本上缓解“三农”问题的压力。为了促进农民顺利、健康地进城落户,推动城镇化有序、和谐地发展,有必要对农民的主动性进城行为进行研究。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阶段,研究以进城落户为目标,具有决策性、不可逆性的农民进城行为,不仅可以为农民进城决策提供指导,而且可以为政府规划农民进城提供参考,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农民进城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行为产生的根本出发点。借鉴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计划行为理论关于行为产生的观点,本文认为,农民进城行为的产生是主观意向和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观意向是农民进城行为的动力因素,客观条件是农民进城行为的制约因素。借鉴推拉理论、新迁移经济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进城行为实践,本文分别构建了主观意向和客观条件对农民进城行为影响的分析模型,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了随机调查和个案访谈。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农民进城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激励农民进城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根据农民和政府在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农民进城行为的自我激励和社会激励。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追求经济利益是农民进城的主要目的。从回归结果的模拟分析来看,追求更高经济收入是农民进城行为发生的主要动因;(2)条件能力判断对农民进城行为影响显著,反映了条件具备程度和能力水平对农民进城的重要影响;(3)文化程度反映了个体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它是制约农民进城行为的核心因素;(4)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有助于农民进城就业,说明有必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5)农民进城行为不仅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行为。因此,农民进城行为的激励体现为农民的自我激励和政府的社会激励。本文的主要的可能创新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出农民进城行为是主观意向和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农民进城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因。其中,主观意向是农民进城行为的动力因素,客观条件是农民进城行为的制约因素,两者对立统一,彼此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2)将主观意向因素分为倾向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因素,将客观条件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和制度因素。根据推拉理论,运用logistic模型分别对主观意向因素和客观条件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农民进城行为的主要因素;(3)根据农民是城镇化需求主体和政府是城镇化供给主体,提出了农民进城行为激励的主体是农民和政府,对农民进城行为进行激励的方式是农民的自我激励和政府的社会激励。结合调研数据的模拟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了农民的自我激励包括提高认知水平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政府的社会激励包括农村教育体系、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社保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