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殷商甲骨文中形聲字已初具規模,到兩周金文時代漢字已經開始形聲化,此後形聲字的比例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這引起了古代和近代學者對形聲字濃厚的興趣,也出現了不少這方面的論文和專著,但作為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簡帛,正處於形聲字大量產生的時代,雖有學者進行過個別探討,但極少有人對其中的形聲字進行專题討論。本文以出土文獻——下葬於西漢初期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以下簡稱《銀簡》)為研究材料,從形聲字的概況為出發點,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對形聲字的類型、形符和聲符的位置、構字頻率、形符聲符的對比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研究《銀簡》中形聲字使用狀況,探討其在形聲字整個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期望能為漢語史、漢字史、漢語的學習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全文共分五章,主要採用宏觀、微觀分析方法,盡可能對《銀簡》中的形聲字進行窮盡性的統計。第一章“緒論”,在選題意義方面,討論了形聲字在漢字發展中的地位,並說明《銀簡》中形聲字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其次對《銀簡》材料進行介紹,並對其中的文字概貌作了一些說明,然後簡要總結目前學術界在形聲字及《銀簡》語言文字方面的研究現狀,最後對本文形聲字的研究方法及思路作簡要說明。第二章“形聲字概況”,首先對《銀簡》中的文字進行窮盡性的統計,首先統計出單字,再逐一統計出單個形聲字的數量,然後對普通形聲字即一形一聲形聲字進行分類列表,統計出每類形聲字的數量及所佔的比例。最後對亦聲字,省形、省聲字,多形、多聲字,二徐界定不同的形聲字進行統計研究。第三章“形聲字形符研究”和第四章“形聲字聲符研究”,兩章均從分析形聲字形符、聲符的位置及比率入手,然後對形符、聲符的構字量及構字頻率進行統計,並以列表的形式進行分析歸納。第五章“形聲字歷時對比研究”,在學術界對漢字形聲字研究成果和本文對《銀簡》形聲字研究的基礎上,既整體分析漢字形聲字的發展變化,又深入探討形符和聲符在構字量及構字頻率等方面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