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学界对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产生了质疑:在一个各种价值观交错并存、利益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作为新闻媒体的本质使命,公共性如何得以体现?它的发展现状如何?这些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困惑。然而,面对学界大面积对新闻媒体公共性消淡的现象提出的批评,笔者通过数据调查却发现,新闻媒体的公共性并非持续下滑的,而是随着公共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过程而动态变迁的,因此显示出时起时落的局面。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以及定量分析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新闻媒体公共性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并尝试界定了新闻媒体公共性的含义及其三要素;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试图较为客观的把握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公共性的现状。并通过对比不同价值取向的新闻形态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从政府、新闻媒体自身以及公众三方面提出了持续增进我国新闻媒体公共性的建议。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闻媒体具有公共性,只是强弱有别。第二,新闻媒体文本的公共性可以通过重大性、整体性以及实用性(可参与性)三要素进行界定。其中主要取决于新闻媒体文本的实用性(可参与性),即新闻媒体是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以便于公民思考、决策,进而采取行动。第三,我国新闻媒体公共性的现状是,面临着新闻媒体公共性下滑的危险,但并非持续下滑,而是时起时落的。其增强或下滑的情况是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变迁而变化的。第四,增强公共性的措施有:①媒体方面,强化新闻媒体公共服务的精神;建立畅通有效的反馈机制;重视新闻传播实践。②政府方面,制定维护公共利益的媒体政策;塑造舆论公共空间;尽可能就新闻媒体所反映的人民关注的问题积极回应;谨慎对待“有所不为”,尊重新闻规律。③公众方面,培养公众判断的自主意识、质疑的精神和参与意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