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四篇古佚文——《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经学者考证,认定《经法》等四篇古佚文是佚失已久的黄老道家重要著作——《黄帝四经》。帛书的出土,使我们对两千多年前的黄老道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先秦黄老道家文献资料极度缺乏的状况,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黄老道家的起源和发展、黄老道家与老庄道家以及黄老道家与其他思想派别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学界对于帛书《黄帝四经》的研究涵盖了释文释读、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考证以及其哲学、政治、军事思想解读等方面,成果颇丰,然涉及帛书《黄帝四经》与先秦黄老道家关系的详细论述较少。《帛书<黄帝四经>与先秦黄老道家》期望在总结、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简帛资料,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深入剖析帛书《黄帝四经》之思想,进而探究其与先秦黄老道家的关系,明确其在先秦黄老道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概述先秦黄老道家,论述先秦黄老道家的思想渊源、发展源地、内涵特征、及对先秦黄老道家主要文献进行梳理考证,探求帛书《黄帝四经》思想之渊源,并对帛书《黄帝四经》作一时代定位。第二章讨论帛书《黄帝四经》之内容与思想,考察其所透视的黄老思想,揭示其与先秦黄老道家的关系,进而确立其在先秦黄老道家中的地位。本文立足帛书《黄帝四经》文本,从天道论、辩证思想、阴阳理论、形名说、兵学思想及帝王之术几方面梳理帛书思想,认为帛书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黄老著作,以“道”为最高范畴,法天道而治,广泛吸收儒家、法家、兵家之精华,兼容墨、刑名、数术、阴阳五行,用“道”包之而冶于一炉,以天道比附人事,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阐释治世之学说,积极介入现实政治,开创了黄老道家“帝王之道”的治术体系,应是先秦黄老道家的代表性典籍。然通过帛书与其它文献的考辨,可发现帛书诸多学说仍处于整合阶段,缺少严密的、系统的论述,呈现出了一思想流派发展初期的独有特征,所以,帛书应是黄老道家初始发展阶段的代表作。不过,帛书这种用道家自然主义的思维阐述天道对于人世与人事的指导作用,其对统一政治的神往和致力于现实治世的努力,不仅表露了经历春秋战国之乱世,人们对政治秩序重建的渴望,也奠定了黄老道家的理论基础,为黄老道家朝着积极建构的方向发展指明了道路,促进了黄老道家思想的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