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叙事”是指新时期以来全部或局部以“文革”为时代背景的小说,有着共同的主题内涵和特征。本文从这些“文革叙事”小说的“思想性”、“手法特征”、“写实手法与荒诞手法比较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三个方面来构建、论述的。新时期以写实手法的“伤痕”、“反思”文学思想上的时代精神具有政治、历史现实品格。随着文学思潮的发展,又出现以荒诞手法的“文革叙事”的作品,文学从载道、启蒙思想向审美启蒙的转折,这也契合文学现代性的发展方向,把两种创作手法作品放在文学史中进行评判,揭示两种创作手法的创造性和局限性,进而论述新时期“文革叙事”如何在主题和艺术形式上从“写什么”到“怎么写”,以及从单一的现实主义到艺术手法多样化的嬗变过程以及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从“文革”结束之后,作家就对这一个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于是便产生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有关“文革叙事”的小说,从人性、人道主义等方面重回五四启蒙精神。本文对另外被遮蔽的一些作品也进行了阐述,例如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从它的话语立场、人物塑造、历史境遇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都进行了论证。其次,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文学涌入中国,中国出现了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各种流派,把现代派的某些理念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创造文学作品,于是中国文坛出现了荒诞手法的个体化写作,用荒诞手法来表现“荒谬”的“文革”本质,作品主要流露出作家们严肃的思考和巨大的悲悯情怀,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传达人的悲悯情怀,对集权的反抗、斗争,对人的理想的追求。再次,在以“文革叙事”的荒诞手法小说作品中,作家对“文革”进行历史的批判和文化的反思,笔者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的:一,荒诞现实主义在我国“热”的根源,二,从原生态写作到荒诞手法的运用,三,权力与奴性及伦理道德,四,革命话语与性及死亡等方面系统的串联起来,把众多的作品分门别类的叙述、评论,主要以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余华的《兄弟》等作品为重点阐述的。最后,新时期以来“文革”叙事的小说可以分为写实和荒诞的两种艺术手法,这两种手法写作已经逼近了“文革”时代的精神特征,也体现了作家对真正意义上文学回归的认可。同时文学也验证了“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审美,文学必须回到自身”理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