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江是福建省的母亲河,而闽江福州段位于闽江下游,是一个多功能水域,肩负着省会城市福州市及临近地区饮用、娱乐、养殖和灌溉用水的功用,近年来该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造成了水环境的恶化。然而水质好坏关乎到福州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作为水质评价与水污染防治主要依据的水质监测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综合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应用现状,水质遥感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应用遥感技术对闽江福州段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叶绿素两个污染指标进行解译;并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遥感分类,根据研究需要分成植被、建筑用地、水体和裸地,尝试找出土地利用变化与悬浮物和叶绿素两种污染指标的含量变化的关系。通过构建悬浮物和叶绿素遥感模型,制作了1989年和2001年两个时相悬浮物和叶绿素分布的影像图。总体上来说,1989年福州水域悬浮物以高悬浮物和中悬浮物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水域面积的20.89%和69.58%;2001年福州水域悬浮物分布情况有所好转,49.41%的水域面积呈低悬浮物分布,中悬浮物分布占水域面积的36.75%。叶绿素的污染2001年比1989年较严重,1989到2001,总体上看,植被和建筑用地增加,水体和裸地减少。植被增加和裸地减少正说明了2001年比1989年水体中、高浓度悬浮物分布较多的原因。建筑用地增加,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使水体中的叶绿素污染比以前更严重,从水质同土地利用之间关系上看,在闽江流域内部的各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的比例的变化是造成河流水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宽河道利于污染的快速疏散,是闽江水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植被对于水质的改善效应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从1989年发展2001年时,建筑用地成为影响水质状况不可忽视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