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职业女性生育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育理论通常认为生育意愿对生育水平发展趋势的预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育水平的普遍降低与人们的生育意愿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决定人们理想的子女数量,理想子女数量的减少是驱使生育转变的最根本动力。其潜在假定是,生育个体基本上能实现自己的生育意愿,实际生育水平与理想的家庭规模之间的差距不大。然而,笔者从对身边职业女性生育问题的感性认识中发现,大城市中极低的生育水平并不是过低的生育意愿所致。由此,笔者开始了对于大城市职业女性生育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尝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生育抉择理论为视角,对北京市职业女性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揭示大城市极低生育水平的潜因。 全文分三章:第一章为导论,包括研究的背景和目标,相关文献回顾,研究设计三个部分,重点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目标和意义,以及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选取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为研究分析和发现,以北京市职业女性作为访谈对象,依据从观念层面到行为层面的层次结构,对生育意愿理念、生育意愿抉择、实际生育行为三个阶段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和分析,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解释影响我国大城市职业女性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相悖离的原因;第三章为总结和讨论,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政策、实务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本研究主要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第一,我国大城市职业女性生育抉择过程中,普遍存在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相悖离的现象,过低的生育水平不是过低的生育意愿所致。生育理念保持在更替水平,生育抉择低于更替水平,实际生育水平在二者之间表现为不确定性。 第二,影响生育抉择过程中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关系的因素主要有:生育价值观、教育期限、成长经历、经济压力、工作流动和家庭支持等。在这几方面因素中,对生育抉择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实际生育行为是个体对各种因素轻重缓急综合考虑后,做出的较为理性的选择。
其他文献
屯堡源于明代朱元璋大军“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的军事政治移民行动。在六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经历了无数的变局,但是作为汉移民的屯堡族群,在历史的变迁中无论是在服饰
20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学界发起了“社会学本土化”运动,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是此项运动的内容之一。但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关注较少,缺乏全面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总体上做一个
国有农场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单位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农场在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有农场的单位制特征也在体制变革中发生了深
本文对艾滋孤儿社会支持网络及其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问题背景、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框架与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西方道德教育界影响甚远。本文利用该理论对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其合理之处以便为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实践服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也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医疗保障统筹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减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更是有着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