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市珊洲河作为城市中重要的资源,具有重要的城市景观,文化载体等价值。东莞市莞城街道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两高一低型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序排放的废水,外来人口的急速膨胀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与滞后的污水处理规划和设施共同作用下,珊洲河纳污严重,“黑臭”明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宜居环境日益渴望。2012年,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理念,河涌整治作为东莞市南粤水更清的重要环节,通过大力开展河涌整治,重塑河涌文化,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促进东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群众对水清景美的城市环境的需求。 本研究通过了解东莞市珊洲河环境污染现状,阐述治理过程,梳理东莞市珊洲河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公共政策的原理,提出治理东莞市珊洲河的对策,理顺管理体制,试图在治理过程中引入“政府、市场、社会公众”这种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的框架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各个治理主体共同参与东莞市珊洲河环境治理的优势,加强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各司其职,使河涌环境治理能长久有效。另外辅以信息化管理的思路,提供直观、快速、实时有效的信息及便捷的沟通互动,增加河涌治理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