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每一种文明、每一种文化、每一种传统都离不开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水文化,作为反映水事活动的社会意识,必定反作用于水事活动,对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水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反观现有的水文化研究,鲜有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对水文化的分析,这无疑会造成水文化研究的不完整。因此,无论从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来看,本文具有新颖之处。本文的中德文语料分别选自《人民日报》与《世界报》,涵盖了2010年至2014年所有含有“水”的文章。本文运用话语语言学的理论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中德媒体篇章中水的语言使用模型分别具有什么特点?2.中德媒体篇章中的语言使用模型反映出的中德水文化具有哪些特点?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工具,本文从构词、搭配词以及词组三个层次出发,对水的语言使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结论:中德媒体篇章中水的语言使用模型不同点多于相同点。相同之处在于话题环境,诸如工业,生活,哲学,水文和运动的重合。不同之处可以归结于以下五点:1.德语中以水为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要比汉语以水为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丰富。2.汉语中水的搭配词的话题范围比德语中水的搭配词的话题范围更加集中。3.汉语中含有水的熟语比德语中含有水的熟语多,且汉语的熟语多来源于古文献,并且汉语的熟语中往往反映出一定的哲学思想。4.就水出现的领域而言,汉语语料中有艺术、风景和农业等领域,这些都是德语语料中所没有的。而宗教这一领域则只出现在德语语料中。5.在德语话语中工业出现的频率大于汉语话语。而农业在德语中没扮演角色。德语话语重点关注水污染问题,而汉语话语则更多的关注水资源短缺问题。德语中与水相关的运动要比汉语中与水相关的运动丰富。就从语言使用模型所反映出的中德水文化的特点而言,中德水文化中存在的相同之处有以下五点:1.在两国的认识里,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化合物。水首先被理解为液态的物质,然后才是气态的水。此外水还用来描述水状的液体,可以含水也可以不含水。2.水均被认为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能够带来灾难与伤害。同时水又是自然界切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水都被视为宝贵且有限的资源,水是能够发电的清洁能源。4.水均被视为万物的起源。5.水均被看作美的象征。中德两国水文化中存在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于以下五点:1.德语文化中水与火、土和气组成万物,而在汉语文化中,水与金、木、火、士一起,共同构成了世界。2.德语文化中水是不可侵犯的,具有宗教意义。3.汉语文化中水是包容与无私的,是至善的象征。4.汉语文化中水是有生命的,水源代表了创造力。5.汉语文化中水和山构成风景,通常含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