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引起的神经可塑性的变化可能通过大脑区域网络影响认知。认知和疼痛共享神经底物,基于修正疼痛注意偏向的认知训练在改善疼痛方面也有效。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工具,具有较好的电流聚焦性,已被证实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引起的神经可塑性的变化可能通过大脑区域网络影响认知。认知和疼痛共享神经底物,基于修正疼痛注意偏向的认知训练在改善疼痛方面也有效。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工具,具有较好的电流聚焦性,已被证实可改善疼痛和认知功能。当被应用于认知治疗时,HD-tDCS可增强认知训练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但是,目前并不清楚HD-tDCS是否也可以增强认知训练对于疼痛相关结局的改善,这种对疼痛结局的改善是否与疼痛注意偏向的修正有关。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探究HD-tDCS联合认知训练是否能增强疼痛改善的效果,并结合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maging,fNIRS)观察大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究HD-tDCS联合认知训练对疼痛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招募的4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真tDCS联合认知训练组和假tDCS联合认知训练组。所有受试者均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接受HD-tDCS刺激的同时进行认知训练。对于真刺激,受试者在20分钟内接受1m A恒定强度的电流;对于假刺激,电流只在20分钟刺激前30秒和最后30秒有1m A恒定强度的电流通过。认知训练采用基于电脑操作的改良的点探测范式。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均测量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s,PPT)、冷痛阈值(cold pain thresholds,CPT)、冷痛耐受力、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不愉快感和疼痛注意偏向,并在接受重复冷痛刺激任务的同时使用fNIRS监测大脑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1)行为学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在tDCS联合认知训练组,两个部位的PPT均显著增加(前臂腹侧中点:t=-7.311,P<0.001,股四头肌:t=-6.936,P<0.001),疼痛不愉快感评分显著下降(t=7.316,P<0.001),CPT、冷痛耐受力和VA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假tDCS联合认知训练组,两个部位的PPT差异均有显著性(前臂腹侧中点:t=-2.451,P=0.014,股四头肌:t=-2.282,P=0.023),CPT、冷痛耐受力、VAS和疼痛不愉快感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增加前臂腹侧中点(z=-3.142,P=0.002)和股四头肌(t=2.912,P=0.006)的压痛阈值,以及显著降低疼痛不愉快感评分(z=-2.237,P=0.025)。对疼痛注意偏向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测量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1,41=1.231,P=0.274);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41=0.069,P=0.794);测量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41=0.168,P=0.684)。(2)fNIRS结果。对脑区激活程度进行分析,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后初级体表感觉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额极区的氧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P<0.05)。对照组在大脑右侧额下回、额下回三角Broca区和背外侧前额叶皮质(P<0.05)的氧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组间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前运动区、运动辅助区和初级体表感觉皮层的氧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P<0.05)。对脑网络功能连接分析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干预后,平均功能连接强度没有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干预后大脑平均功能连接强度有明显下降(P<0.05)。对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之间的功能连接分析表明,对照组在干预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与左运动前和辅助运动区、初级体表感觉皮层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PPT(前臂腹内侧中点)的差值与DLPFC和额极区的氧和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具有显著相关性(r=0.450,P=0.041)。对照组PPT(前臂腹侧中点)的差值与额下回三角Broca区的氧和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具有显著相关性(r=0.488,P=0.034)。结论:相比于单纯认知训练,HD-tDCS联合认知干预对提高压痛阈值具有增强作用,且能降低疼痛不愉快感。HD-tDCS联合认知训练和单纯认知训练都能产生镇痛效应,这可能与前额叶皮质激活改变有关。但是这一镇痛效应可能并不是通过修正了疼痛注意偏向的方向介导的。
其他文献
基于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的理论框架,结合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骑行社交类App用户的使用动机及动机满足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首先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了骑行社交类App用户的主要使用动机维度;其次,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法,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App使用频率等用户群体在使用动机维度上的差异表现;再次,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了不同使用动机维度与其相对应的动机满足之间
根据企鹅智库在2021年6月发布的《2021中国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电竞观众将增至4.74亿人次。随着官方和主流媒体加大了对电竞赛事中性和正面的报道,社会对电竞产业的正面评价呈不断上升趋势。本研究基于空间场景理论,使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对《英雄联盟》及其官方赛事进行考察,对观众观赛场景的构建以及媒介与观众的互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电子竞技观赛场景演变的历史来看,移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人们对于体育的关注和热忱再度高涨。中国在吸引全球目光的同时,中国体育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近年来我国体育真人秀的发展势头迅猛,在国内掀起了制播热潮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体育真人秀的传播范围持续扩大,传播了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将全民体育的观念根植人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体育真人秀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作为一档成功的现象级的
近年来,真人秀浪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蔓延,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受众需求的不断提升,电视真人秀和网络真人秀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体育明星作为嘉宾参与到节目中来,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大众在真人秀中能够认识到不同于赛场上或是新闻报道中的体育明星,这对于体育明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在国内台网联播的真人秀节目中体育明星的媒介形象,本文根据体育明星所参加的真人秀节目的播放量及影响力,
2014年作为媒介融合的元年,自此传统纸媒纷纷开始走向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彼时国际篮联将篮球世锦赛更名为世界杯以扩大赛事影响力,且第二届的赛事举办权落座于国内的八个城市。篮球世界杯作为我国重要历史交汇期的标志性体育事件,备受全球各国体育民众的关注。体坛传媒作为国内体育传媒行业的翘楚,如何调动旗下的报刊杂志、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对世界杯协同报道,全媒体矩阵如何协同联动且建构的报道
研究目的:中国毛笔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 handwriting,CCH)练习对于脑卒中患者上肢的协调与灵活性,以及动作表现的稳定性有较全面的要求。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以书法字帖为基础的CCH康复治疗方法。并与当前自我管理的上肢干预运动方法(The Graded Repetitive Arm Supplementary Program,GRASP)比较,为CCH在治疗脑卒中亚急
1987年,我国开始进行高校运动队建设,历经30多年的发展,截至2020年已有283所高校具备建设高校运动队、培养学生运动员的资格,高校学生运动员的人数大大增加,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文化教育薄弱仍然是制约高校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障碍。2019年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与2020年颁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我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消防员的能量消耗水平、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以及血清矿物质元素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发现消防员膳食营养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深入分析,从实际出发,给予相应指导并提出对策建议;并为指导消防员合理膳食及制定消防员食物定量标准、矿物质营养素供给量和血清矿物质元素参考值提供依据。研究方法 根据消防员不同作业形式(森林消防和消防救援)、驻地所处不同地理环境,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信公众平台现已成为了各大体育运动传播的重要载体。而摔角这项在欧美国家具有极高关注度的运动,在我国的传播普及程度却很低。因此,笔者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也是一名忠实的摔角迷,计划创办运营公众号《只关于摔角》,为摔角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尽一份绵薄之力。在近一年的运营过程中,笔者共发布32篇原创推送,收获了13142次的总阅读量与680名关注者,也在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公众号运
本毕业设计作品《一“网”情深——上海业余网球俱乐部可持续发展深度报道》以全民运动为背景,以业余网球俱乐部为切入点,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网球俱乐部(企业内部网球俱乐部、社会盈利性网球俱乐部、爱好者自主活动型网球俱乐部)作为主要采访对象,从“社会、高校、青少年”三个方面,讲述网球20余年的发展,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挖掘俱乐部中人物与网球的故事,从热爱、社交、运营、传承四个角度,探寻业余网球俱乐部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