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它就给人们的行为、思维甚至社会结构都注入了新的内容,其获取资源信息的广泛、便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各项活动。中国自从1994年引入互联网以来,发展迅速。根据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9400万,位居世界第二位,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中国www站点数为66.9万个。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而在网民方面,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达到了35.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比例已达到57.7%。另据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发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大学生上网率为84%,56.4%的大学生以互联网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互联网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渠道,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工具,同时开拓出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但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流动性、间接性等特点,也使大学生网民摆脱了现实社会里诸多规范的束缚,造成隐形角色失范,出现侵犯知识产权、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违法行为以及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而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更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沉溺网络,由此产生出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效果。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道德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