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根据术前影像学特点判断肿瘤性质及指导手术进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手术病人,并经病理确诊的25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26~68岁,平均年龄45岁,发病时间10天~3年。术前单纯行MRI检查21例,2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1例行PET-CT检查,1例影像学资料失访。观察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形态、与茎突、腮腺的关系、二腹肌移位的方向、颈部血管移位的方向、MRI中DWI的信号、增强后的情况等),判断咽旁间隙肿瘤的来自前间隙还是后间隙、肿瘤的性质,从而为手术入路选择提供有用的信息。结果25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病例中,中青年发病率较高,好发于30-50岁之间,共计12例,占全部病例的48%;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最为多见,共计9例,占所有病例的36%,无意中发现或体检发现咽部包块4例,占16%,声音嘶哑4例,占16%,睡眠打鼾5例,占20%,咽痛2例,占8%,听力下降1例,占4%。其中2例曾在外院诊断为鼻咽癌,行鼻咽部活检“鼻咽部慢性炎症”(病例21、病例25)而前往我院进一步就诊。手术入路:经口入路23例(其中10例为鼻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经口入路术中联合颈侧切开入路2例。病理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所有肿瘤均为良性肿瘤。其中涎腺源性瘤16例(包括13例多形性腺瘤,3例基底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7例,囊肿1例,1例为术后常规病理提示为良性的纤维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结论(1)如果肿瘤位于二腹肌浅面,肿瘤将二腹肌推向内移或者无移位时,常常提示肿瘤位于茎突前间隙;有脂肪帽、腮腺蒂征、颈动脉向后内移,提示多为来源于腮腺深叶的多形性腺瘤或者基底细胞腺瘤,即使肿瘤较大,在内镜辅助下可以很好暴露肿瘤的外侧壁,在直视下逐渐分离,可以采用经口入路。有时候可以借助于特殊器械如:胸腔镜手术所使用的超声刀、弯电凝钩等,彻底止血,做到完整切除。(2)如果肿瘤位于二腹肌深面,肿瘤将二腹肌推向外移时,常常提示肿瘤位于茎突后间隙,位于茎突后间隙的肿瘤,尤其是导致颈内动脉前内移的肿瘤,采用经口径路因术野由于颈内动脉的占据部分空间,增加手术难度,包膜容易破裂,若肿瘤大、接近颅底肿瘤,经口径路手术是易造成大出血。我们认为这类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首先采用颈侧切开。(3)如果位于茎突后间隙的肿瘤,颈内动脉前外移位,肿瘤较小,离颅底有一定距离(结合文献大于1cm),可采用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切除。若肿瘤大,宜采用颈外径路结合内镜辅助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