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其早期生活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每个人社会规范的接受、价值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立、行为方式的养成、生活技能的掌握和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行为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其人格缺陷,往往是造成行为偏差重要因素。 本研究根据人的社会化理论,以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权利控制理论为背景,指引我们去探讨解释未成年人偏差行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总的来看,20世纪关于未成年人偏差行为有不同的理论解释。社会学理论认为,未成年人的偏差行为主要是由社会环境引起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未成年人的偏差行为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发展受到干扰而未能平衡地发展的结果;社会控制理论认为未成年人偏差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同家庭关系的弱化;权利控制理论认为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缺乏父母管教而引起的。迄今为止,人们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普遍趋于多元的解释,认为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产生是个人特点(生理特点与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人们普遍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从实证角度对影响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家庭环境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探讨影响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家庭因素。 本文根据2004年武汉市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的数据,以统计分析方法为主,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辅之以文献法和个案访谈法,通过定性分析进一步论证家庭环境要素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从研究主题入手,详细阐述了本次研究的意义、阐释了国外的越轨社会学理论并对我国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偏差行为影响进行定性分析,为下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对2004年武汉市未成年人调查资料运用社会学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研究变量进行确定与测量,接着对未成年人的偏差行为的状况进行了描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