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意义,作为语言的三大功能之一,在学术界受到广泛的讨论与研究。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人际意义的定义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殊途同归,即:人们在沟通中不仅相互交流,同时也表达感觉和态度,以及建立及增进相互的关系。因而,人们在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可反应并影响双方关系。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角度涉及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语篇分析等。尽管对人际意义的对比分析数量尚少,但目前呈现上升之势。然而,关于商业伦理评论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几乎为空白。由于商业伦理近年来饱受世界关注,因此研究商业伦理评价语篇中的人际意义实现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同时,由于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会因为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对比分析中英文商业伦理评价在人际意义实现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了解中西道德标准、表达方式以及媒介的评论写作和商业公关均具有重要意义。商业伦理评价是有关对商业行为的观察与评论的语篇。由于商业伦理评价语篇较多地集中在评论上,因此相比于其他类语篇,其人际意义的实现主要是由评价资源来实现;同时,在评论中,评论者不仅使用语言评价资源指出和评价商业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同时也向读者明确指出商业中的道德如何履行,因此,评论者和读者的人际关系可在此过程中进行构建并实现其人际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中英文商业评论语篇各30篇以探索在中英文商业评论语篇中人际意义如何实现以及两者有何异同。对两者的分析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马丁的评价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并采取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分析方法。其中,微观层面分析主要从语气和情态系统进行阐释,而宏观层面分析主要探究态度、介入和分级三个方面。研究分析发现,中英文商业伦理评论均巧妙地利用语言实现了人际意义。具体而言,在语气系统层面,中英作者均多使用陈述语气向读者传递商业伦理信息;情态上,由于涉及道德行为的指向,中英文作者皆较多地使用了“应”、“应该”等表示责任和义务的语言资源;但为了减少作者的主观性及保持商业语篇的严肃风格,在态度资源的使用中,中英作者都较少地使用“情感”资源:中文商业伦理评价主要使用“判断”资源对商业行为进行评论,而英文则多使用“鉴赏”资源;在介入系统方面,中英文均较多地使用了会话紧缩,但对比之下,中文的使用频率要远高于英文,但英文使用的会话扩展频率比中文高。在极差系统层面,在语势和语焦之间,中英文皆较多地使用了语势;同时,语势增强和语焦清晰化又明显高于语势弱化和语焦模糊化。最后,针对以上异同,本文对其异同的原因进行了跨文化方面的浅析,在研究最后作者也并为商业评论的写作,企业公关和公众对商业伦理的认知提供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