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单纯动脉结扎法”识别段间平面的可行性及优势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肺癌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这与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是分不开的。肺癌又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lung cancer,SCLC),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肺癌总数的85%左右。我们都知道越是早期的癌症其治疗效果越好,肺癌也不例外,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病变较局限,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小,手术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广泛普及和应用,甚至许多乡镇医院都已经配备了 LDCT,这使得早期肺病变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对于肺癌的早期治疗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最近的一些临床上的回顾性研究已经证实,胸腔镜辅助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治疗早期肺病变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它不仅能从肿瘤学上达到和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同等的疗效,更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同时还能有效保护段间静脉不受损伤,能相对地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周期和提升术后的生活质量。尽管胸腔镜辅助肺段切除术对于治疗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如何精准地识别段间平面始终是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难点之一。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识别段间平面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血管法和支气管法。本研究中提出的“单纯动脉结扎法”是血管法中的其中一种,我们把“单纯动脉结扎法”识别出的段间平面与结扎肺段动脉和支气管后识别出的段间平面进行对比,来研究“单纯动脉结扎法”可行性及优势性。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临床诊断为Ⅰ a、Ⅰ b期(第八版肺癌TNM分期)非小细胞肺癌且拟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病例信息。每一位拟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均通过海信手术辅助系统(Hisense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system,HCAS)行患侧肺组织的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的肺组织。医生可以清楚地定位病灶,分辨靶向肺段的动、静脉和肺段支气管。实验方法如下:第一,所有患者均行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行对侧单肺通气,根据术前三维重建,我们精准游离出病灶所在肺段的动脉,并将其结扎。第二,用纯氧进行双肺通气,确保患侧肺组织完全膨胀后停止一切胸腔内操作,等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的段间平面(Plane 1),用电凝钩在肺表面进行标记。记录等待平面出现消耗的时间(T1)。第三,再将病灶所在肺段的静脉及支气管结扎,再次用纯氧进行双肺通气,方法同上一步。我们可以获得第二次的段间平面(Plane 2)和第二次等待时间(T2)。通过测量两次段间平面的最大距离(D),来评价两者的一致性。通过t检验(Student’s t test)来分析两次等待段间界面出现时间的差异性,分析成功获得段间平面组与失败组的患者年龄、性别、肺功能通气和弥散指标(FEV1%、TLCO%),结节大小的差异性。以上数据分析均通过SPSS 2.0(IBM,SPSS Statistics,Chicago,IL,USA)软件分析。研究结果: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临床诊断为Ⅰ a、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且拟行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患者共104名,肿瘤位于右肺上叶有24例(23.1%),右肺中叶有25例(24.0%)the左肺上叶有40例(38.5%),左肺下叶有15例(14.4%)。99(95.2%)名患者通过“单一动脉结扎法”成功获得清晰、精准的段间平面,其中85(81.7%)名患者最终成功实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比Plane 1与Plane 2结果显示:完全一致的94例(94.9%);基本一致的5例(5.1%);有差异的0例(0%);第一次段间平面出现所消耗的平均时间:T1=13.6±2.7 min(范围:8-25 min),第二次段间平面出现所消耗的平均时间:T2=13.0±2.6 min(范围:8-23 min),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成功获得段间平面组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明显高于失败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7±16.37%vs 83.7±23.80%,P=0.015)。成功实施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85例患者,平均切缘宽度为2.84±0.51 cm,平均手术时间为165.6±18.3 min,平均手术出血52.1±20.2 ml,平均胸管引流时间为3.9±1.3 d。2例发生与手术操作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研究结论:“单一动脉结扎法”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可以简便、有效、精准地识别段间平面,尤其适合肺段静脉和肺段支气管不易游离的患者。同时我们还发现是结扎肺段支气管与否并不影响段间平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沉默CTNNB1从而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对甲状腺癌干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筛选分离甲状腺未分化癌ARO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伺服设备正在向精密、高速、复合、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在这一方面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阶段,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对智能制造装配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超精密加工及超高速加工在智能装配领域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直线电机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直线运动,取消了传统的从旋转电机到工作台之间的一切机械传动环节,具有高速、高精和“零传动”特性,因此直线电机在高端数控设备拥
目的:使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的数据和Meta分析来探讨糖尿病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具有高度致死性和侵略性的恶性血液肿瘤疾病。T-ALL细胞优先选择利用氧化磷酸化的方式提供自身ATP的供
轮毂轴承作为汽车关键的零部件,对汽车的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轮毂轴承密封圈的失效将导致外界的灰尘、泥水和颗粒等异物进入轮毂轴承内部,污染和锈蚀内部的滚道和滚动体,使轮毂轴承失效,因此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对轮毂轴承十分地重要。泥浆作为轮毂轴承单体密封试验中最为关键的环境介质,有严格的配比要求,泥浆浓度的正确性及准确性直接影响了轮毂轴承单体密封试验结果的有效性。本文以半浸介入方式轮毂轴承单体密封试验为研究对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跨海、跨江大桥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受船舶撞击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对不同纵筋配筋率混凝土桥墩的冲击研究鲜见报道,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某双
In this work,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GIL)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2D coupled multiphysics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 rep
相对传统的整体式箱型结构而言,分离式钢箱梁因结构形式及自重等方面的优越性,近年来在大跨度斜拉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箱体分离、横向宽度增加引起的截面温度分
目的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巨噬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免疫防御系统。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可以清除中枢神经系统内死亡的细胞或者细胞碎片。小胶质细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世代交替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完成识别、配对、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及分离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配对的同源染色体间会形成联会复合体,交换于此完成。模式植物拟南芥中,AtZYP1是形成联会复合体的横向细丝蛋白。zyp1突变体减数分裂中,联会复合体不能形成,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数量显著减少,但是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增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