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无线电的信道分配策略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hby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非授权频段的使用日趋饱和。目前的频谱资源大多数采用固定分配方式,授权频段的信道资源丰富,但大多利用率极低。这种矛盾严重制约着无线通信业务的发展。认知无线电技术有效地缓和了这一矛盾。认知无线电网络能够智能持感知无线频谱环境,自动搜寻闲置频谱,并采用学习和决策算法自适应地改变系统工作参数,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开辟了崭新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背景、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常用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模型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其MAC协议设计存在的难点及关键问题。本文基于一种具有三个非独立收发机的低成本节点物理平台,提出了一种采用动态控制信道的认知无线电MAC协议-DCC-CR MAC(Dynamic Control Channel based Cognitive Radio MAC protocol)。该协议避免了使用固定控制信道的瓶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功率控制机制,提高了网络的频谱复用度。本文基于NS2仿真平台设计了认知无线电节点仿真模型,仿真实验验证了DCC-CR协议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络整体吞吐量。通过对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MAC协议的深入研究,本文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1)针对现有认知无线电协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控制信道的认知无线电MAC协议。(2)提出了新的收发节点信道同步机制,使CR节点对系统时间的精确度要求降低,并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灵活性。(3)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的主次用户模型,基于DCC-CR协议设计了功率控制机制,进而提高了频谱复用度和网络吞吐量。(4)采用NS2仿真成功地实现了具有多信道、多接口、支持功率控制的通用无线节点仿真模型,建立了认知无线电网络仿真场景,验证了本文提出DCC-CR MAC协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信道资源分配解决方案,为多信道无线网络的研究提供了较为通用的链路级仿真平台。
其他文献
在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BCI)中,共空域模式算法(CSP)能够有效地提取脑电信号中可辨识的模式,因而得到广泛使用。然而,CSP算法的性能严重依赖于受试者特定的参数,包括用于
微电子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巨大技术进步,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的飞速发展,海量电子信息数据尤其是图像数据的应用、传输、存储对数据处理设备运行速度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快速跳频通信技术作为扩频通信体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随着其在卫星通信等领域中的快速发展与广泛的应用,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将会随着需求的增加而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在快速跳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基于时分多址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公安、交通运输以及政务等领域。网络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对数字集群网络的监测和控制功能,能够保证数字
随着新型移动多媒体业务不断涌现,为了利用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来适应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传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向宽带化演进。与此同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它
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LBSN)提供了用户的在线网络关系和签到(check-in)的空间时间等多重信息,连接了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网络
随着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和直放站的广泛应用,直放站监控系统在实时监测直放站的工作状态和远程控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当前的直放站监控系统多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通
电力线载波通信在我国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传统的模拟设备已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市场对通信质量的要求。本文论述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