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法国是一个遥远却又亲切的国度,不仅因为她和中国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醇厚的传统,还因为法兰西的空气中似乎终年都弥散着让人迷醉的艺术气息。而生长在那方水土之中的人们,男子温柔多情,女子风情万种,一举一动都散发着他们特有的迷人气质。而这种仿佛专属于法国和法国人的特质,便被中国人称之为“浪漫”。的确,在中国,无论男女老少,但凡知晓法国之人,无不感叹其“浪漫”;大众传媒也是言法国必称“浪漫”,“浪漫法国人”这一形象,一次次被提起、一次次被重现、一次次被加固,最终成为法国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最具代表性、最有概括力的头号形象,无可取代。此时,我们便说,这一形象“套语化”了。那么,中国人心目中的“浪漫法国人”这一套语化形象,是如何产生、发展和传播的呢?本论文认为,一个异国形象的形成,必定起源于本国与他国的进行的最初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关于此类交际活动的记载,或见于史料记录,或见于游记再现。史料记载倚重客观事实,而游记作品则以其令人向往的异域风情、亦真亦幻的“亲身经历”吸引着更多好奇的目光。本论文即选取游记作品中的“浪漫法国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游记文本的分析,并联系文本以外的社会文化背景,探究这一套语化形象在中国的产生、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从中梳理出这一形象在中国语境中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索由这一异国形象所映射出的本国文化的某些层面,以期加深对异国文化以及本国文化的理解。论文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前有引论,后有结论。引论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综述和评析了前辈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并分析了本文作采用的研究视野和理论方法: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主要视野,并借助语义学、传播学、认识论、人类学等理论支持。前两章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探究“浪漫法国人”这一形象的形成和传播;第一章立足于该形象在所选取的游记作品中的文学化过程,从中提取出“浪漫法国人”作为文学想象物的内涵;第二章着眼于该形象在特定时期通过与文学平行的其他媒介得到传播的社会化过程,并尝试解读中国公众对此形象的理解和接受;后两章则力图从更多角度分析“浪漫法国人”这一套语化形象在中国语境中的发展和内涵:第三章首先通过语义分析,挖掘该形象在中国被赋予的文化内涵;第四章将该形象置于跨文化交际视野之中,探讨作为套语的该形象在交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尝试通过新的研究思路,从不同的方面解读该套语化形象。结论总结本文研究要点,重点阐释“浪漫法国人”这一套语化形象在中国的发展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形象的社会学、认识论意义,并且明确本文所作研究的现实意义,期望以绵薄之力推动多层次、多方面、双向、立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