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胃黏膜COX-2及炎症因子(IL-1β、IL-6、IL-8)表达产物层面出发探讨针刺与艾灸作用的差异性。方法:1.采取MNNG饮液联合多因素法复制CAG大鼠模型,选择针刺与艾灸为干预手段,设置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行为学改变、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2.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COX-2、IL-6、IL-8含量;RT-PCR法检测IL-1β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缺乏光泽,光镜下可见明显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针刺组大鼠均精神状态逐渐转好,活动度较前明显活跃,光泽较前增加,光镜下可见组织形态学病理明显减轻。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OX-2蛋白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针刺组大鼠COX-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组与针刺组两两比较,两组COX-2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3.与正常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IL-1β、IL-6、IL-8含量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针刺组大鼠胃黏膜的IL-1β、IL-6、IL-8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艾灸组相比,针刺组IL-1β、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IL-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与艾灸两种干预方式均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起到保护的作用。2.针刺与艾灸均可降低COX-2、IL-6、IL-8、IL-1β基因的表达量,抑制胃黏膜炎性损伤从而治疗或延缓CAG的发生、发展,两者均有抑制促炎因子的作用,针刺的抑制作用可能优于艾灸,但二者对其他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的差异性还有待进一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