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位于保护地边缘、依托保护地开展旅游活动的乡村势必会因保护地调整而受到影响。因此研究国家公园体制下乡村空间重构有助于乡村未来的转型发展、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借助吉林省辉南县金川村的微观实例调查,运用深度访谈、Google卫星影像的目视解译等方法,主要作了四部分内容:第一,理清保护地与乡村互动关系及所含问题;第二,分析保护地旅游开发引起的乡村空间重构特征及驱动机制;第三,通过政策文本梳理归纳国家公园体制下保护地的新变化;第四,结合以上分析为乡村提供新形势下的发展建议。首先,在理清保护地与乡村互动关系及所包含问题方面,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梳理出乡村与自然保护地关系,并结合深度访谈法将其中关系和问题类型合理归纳。通过分析,保护地与乡村互动关系包含原始依附阶段、非对称互惠阶段与和谐共生阶段,包括空间排斥、资源获取受限、利益补偿缺失和旅游收益分配失衡四类问题类型。其次,根据目视解译的卫星影像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将金川村空间重构特征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类型转换、乡村功能格局演变、居住实体内部格局等三方面进行归纳。结合深度访谈资料细化金川村空间重构机制,说明不同利益相关者作用,并将其分为外部要素(旅游需求、政府调控、外来资本)和内部要素(村民理性选择、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两部分。再次,经过分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政策,得到国家公园体制下龙湾保护地的新调整及金川村面临的新变化。根据上文分析得出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可能面临的变化,从空间重构的角度提出策略。最后,总结出本文的主要结论:金川村与龙湾自然保护地间处于非对称性互惠阶段,问题主要由空间排斥和资源获取受限引发;旅游带动下金川村传统的圈层结构被打破,农业生产空间为其他空间类型的出现和增长提供了原始空间基础,传统农业生产空间向旅游生产空间转移,复合空间大量增加,功能格局由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向以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双核心转变,住宅形态主要以院落硬化和居住空间扩充为主,住房格局实现旅游化调整;乡村空间重构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结果;旅游乡村空间重构为解决国家公园体制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