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公司治理的代理问题。较之其他利益相关者,经理人掌握着更多企业的内部信息,目标函数的不一致使经理层有动机和能力通过操纵会计盈余来获取额外的收益,损害了股东及其他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会计稳健性则是通过对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确认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其中条件稳健性对损失的及时确认要求更为严格,从而遏制经理层夸大会计盈余,隐瞒对公司不利的信息的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根本上缓解了由代理问题引致的各利益方之间的冲突。在影响会计稳健性的诸多因素中,公司治理因素十分重要。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使管理层自我约束良好,进而选择更稳健的会计政策,提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把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作为判断公司财务信息是否稳健的一个依据。 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了狭义的公司治理因素是如何影响会计稳健性。选取2007-2012年新准则实施后的数据,采用了学者广泛使用的Basu(1997)模型,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其次通过在模型中添加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管理层特征三个公司治理层面的变量,验证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国有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各变量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性地存在会计稳健性特征;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比例降低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股权制衡度则能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而独立董事比例则对会计稳健性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