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宇文所安是西方汉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受到国内学界广泛关注。将宇文所安作为个案,研究其文艺思想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可以加深对西方汉学界,尤其是美国学界对中国文学研究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对海外学者的中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吸收,有助于提高国内文学研究水平。国内学界对宇文所安接受和研究包含了中外文学交流过程中一些典型的现象和问题。“宇文所安热”现象表明国内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的“汉学心态”和“非学术心态”,一方面,宇文所安接受和研究与国内相关学术背景关联,如“重写文学史”、“现代文论‘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等,国内学界对其著作的翻译和研究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另一方面是对宇文所安评价过高,专业和学理性的批判较少,批判重心有所偏移,大部分学者对其研究持“观望”态度,吸收和推进能力不强。本文认为,对宇文所安等海外学者的研究,首先应该保持健康的学术心态,注重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互补,重视研究海外学者对国内学术资源和方法的借鉴和运用,注重整体把握与“细微”研究相结合,注重古代文学研究的创新,努力推进古代文论研究走向比较诗学。宇文所安对国内学界而言既是冲击,也是激励。他带给中国学界和读者最大影响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论,如何在自身悠久和丰厚的历史中去“挖掘”和“品味”文学的魅力和激情。宇文所安是国外学界和读者了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论的有效“媒介”,其研究也提升了国外汉学界和读者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文学研究相互依存和推进,其互动性显著增强。国内学界在提倡文学研究“走出去”以及提升中国学术话语国际影响力的时候,我们自身需要努力挖掘本土学术资源和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以包容的心态和宽阔的学术视野,借鉴和吸收国外学者有益的治学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它山之石与本国之玉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