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运动员承担着大强度、超负荷的训练比赛任务,即使想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也缺乏时间和精力,很难平衡训练、比赛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这样就产生了“学训矛盾”的问题,长期以来成了困扰主管部门、教练员、运动员的一个难题。而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既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自身成长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今后的就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制定政策,部分省市积极响应从1986年起陆续成立了担任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迈出了运动队院校化的第一步,后来又与普通高校合作进行了体教结合的尝试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学生运动员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给学生运动员“送”文凭、尖子运动员不突出等现象。为了能使运动员真正学到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知识,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在科研、教学方面的优势,有些省市进行了大胆探索,将运动队体育院校化,如南京体院、吉林体院、山东体院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海体育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部属院校要多为地方服务和国家体育总局把直属体育院校办成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的指示精神,更好地发挥学院学科的优势,发掘为竞技体育服务的潜力,经有关部门批准从1999年起在上海市在役的优秀运动员中招生,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共招收了10届学生,并且顺利毕业了6届。为了解优秀运动员在上海体育学院文化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成效。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的文化学习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得出结论:现实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学训矛盾”问题;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班的文化学习能够基本满足现代竞技体育对体育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优秀运动员对进入上海体育学院进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习还是普遍认同的并且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组织管理、课时安排、论文辅导等,有效降低运动训练对参加文化学习的影响;他们学习的有关体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意图,间接推动运动成绩的提高,并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管理体制树立体育院校的文化高地形象,吸引更多优秀运动员进入体育院校学习;提高重视程度,真正重视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和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提高文化教师的待遇采取多种评价体系,调动优秀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保障授课内容和计划的完成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运动员的学习进行合理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