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的变化,是影响相关产业生产和供给的重要因素,我国居民的肉类食品消费购买水平在不断上升,消费结构由传统以猪肉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种肉类品种共同消费结构转变,尤其是牛羊肉等相对高档肉类食品的绝对消费量和比重都有大幅提升。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由2000年的7.2千克上升到2013年的32.4千克;人均牛肉消费量从2000年的4.0千克上升到2013年的4.3千克。截至2013年末,我国奶牛存栏量达到1 445万头,牛奶产量达到3531.42万吨,牛肉产量673.21吨。巨大的消费需求为我国肉牛及奶牛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然而,我国传统肉牛产业发展日渐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由于经济效益下降而导致肉牛养殖规模缩减;肉牛交易市场和屠宰加工企业产能过剩;母牛价格倒挂及整个产业链环节由于经济效益的差异而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而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杀母弑青”及繁育环节利润低而导致牛源短缺问题,我国肉牛产业照此发展下去将出现无牛可育肥的境地。在牛肉需求方面,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牛肉消费量将达到10.13千克,到2030年将达到10.81千克[1]。因此面对国内牛肉市场巨大的供需缺口,解决牛源短缺的问题对于发展我国肉牛产业,提高牛肉市场供应能力,缓解国内牛肉市场供需矛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做好传统肉牛养殖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奶公牛肉用化率,不仅能够开辟新的肉牛牛源,同时也有利于奶牛养殖业产业链的延长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培育。本文以苏沪地区肉用奶公牛产业为研究对象,对肉用奶公牛养殖业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典型案例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首先探究苏沪地区肉用奶公牛资源现状和养殖现状,即奶公牛在肉用化养殖育肥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和区域性的问题,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试图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然后,基于对苏沪地区240个肉用奶牛养殖主体的调研结果,分析肉用奶公牛育肥养殖的成本构成情况及成本收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犊牛成本占肉用奶牛育肥养殖总成本的50%左右,近年来的架子牛成本持续上涨导致养殖成本明显上升;(2)饲料成本是养殖成本中的第二大成本,且伴随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饲料成本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3)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传统肉牛养殖业所面临的诸如牛肉开发度不足、环境污染等制约性问题;(4)分散的养殖导致单个养殖户的市场议价能力较低,风险抵御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卖方市场的发育和成熟,最终不利于养殖户养殖收益的提高。最后,本文基于以上分析、论证结论提出以下点建议:(1)整合奶公牛资源,加强品种培育与改良,降低架子牛成本;(2)建立奶公牛肉分级体系标准,强化品牌建设,增加牛肉产品附加值;(3)研制并推专门化人工饲料,提高科学化投喂水平,降低饲料成本;(4)建立污染防治与治理的多方投入机制;(5)推动养殖企业的整体合作水平,推动卖方市场的发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