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药物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选取不同麻醉药物,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判断不同麻醉药物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120例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纳入标准:患者术前曾行全脑血管造影或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已经确诊患有颅内动脉瘤,无介入手术治疗禁忌症。术前检查患者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肝肾功能正常。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丙泊酚麻醉组、七氟烷麻醉组,每组入选60例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前7天未使用抗氧化剂药物。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0.1mg/kg、舒芬太尼0.2~0.4μg/kg,丙泊酚1.0~2.0mg/kg、罗库溴铵0.6mg/kg诱导,气管导管前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术前评估确定及可疑困难气道者采用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增加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次数,降低患者循环波动幅度。肌松起效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VT)6~10ml/kg,呼吸频率(R)12~16次/min,吸呼比(I:E)1: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35mm Hg(1mm Hg=0.133k Pa)之间,丙泊酚组采用TCI靶控输注丙泊酚2~4μg/ml和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麻醉,七氟烷组为吸入七氟烷1.0~2.0 MAC,加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麻醉。罗库溴铵0.2~0.3mg/kg间隔30min追加保证肌松,脑电双频指数(BIS)46~55。维持液体为乳酸钠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按2:1比例以4~6ml/kg·h静脉滴注。为了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正常范围,必要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0.04~0.1μg·kg·min-1、硝酸甘油0.2~0.8μg·kg·min-1、艾司洛尔10~30mg、阿托品0.5~1mg。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给予肌松药罗库溴铵,术后停止维持麻醉药物,按2:1比例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至术前状态后充分吸痰拔管送回神外监护室。分别记录术前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期间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在不同时间抽取静脉血,化验麻醉诱导之前(T0)、手术结束后6 h(T1)、24h(T2)、48h(T3)和72h(T4)血清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于手术满三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s)描述,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选取P<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平。结果:通过比较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高血压史、ASA分级、病变部位、术前GCS、术中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通过对患者血清中丙二醛、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活性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T2、T3、T4时间段的丙二醛浓度较术前T0时间段明显升高(P<0.05)。在T2和T3的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术前T0显著降低(P<0.05)。在T1、T2、T3、T4中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泊酚组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在T1、T2上过氧化氢酶活性丙泊酚组高于七氟烷组(P<0.05),在T1,T2,T3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泊酚组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通过对比2组患者术后三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结果可知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都能降低行内动脉瘤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与吸入麻醉药物七氟烷比,静脉麻醉药丙泊酚能更好地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丙泊酚较七氟烷更适合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患者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意识与精神行为最重要的指引者和教育者,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建立良好且稳固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班主任的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本文结合了小学生与班主任进行沟通的特点和要点,简要阐述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艺术的应用与作用。  一、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开展沟通的特点  沟通是交流和表达个人思想、情感、意见以及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一
期刊
初中是基础义务教学的重要阶段,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进而引发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文从我的实践经验入手,简要分析了在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应该利用哪些管理艺术进行班级管理。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时代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之时,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能力知识,还需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初中班主任,更要做好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工作
期刊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喉癌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结合蛋白质组学筛选差异表达蛋白,通过关联分析探讨参与喉癌关键代谢途径,为喉癌肿瘤标志物筛选提供依
雷锋精神与志愿者精神是不同时代的精神产物,两者存在差异,但又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梳理了这两种精神的本质内涵——奉献精神,论述了两者的道德共性,即道德价值共性是促进中华
小学班主任工作在这个新时代被赋予重要工作。教育是“宽容”而不是“纵容”,需要用温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作为班主任,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绽放,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我们更应多一些关怀和呵护。“呵护孩子的心灵,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我的治班理念,我也一直这么践行。  三年前,由于学校教师岗位变动,我“临危受命”成为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三年的班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是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同时扮演着“严父”和“慈母”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身心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氛围是班主任关注的话题。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我们应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积极探究并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对学科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生命和活力,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功能。所以,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该把握新课标标准的核心,积极转换思想观念,全面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进与革新,以实现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直观情境,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学生往往对直观感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