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富勒(Fuller F.)以关注为切入点考察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研究便拉开序幕。综合审视已有研究,尽管研究者视角纷呈,但大多数教师发展过程研究多偏向于对教师实际经历的或表现出的发展情形的描述,并且通常从被动、消极的一面出发,如:不同阶段教师遇到的问题、关注的问题、专业能力及表现、教师工作态度及需求、教师外显行为与自我反思等。然而,从“负”面问题出发,并不能全面的反映教师发展的特征,尤其未能充分体现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进入21世纪之后,教师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是影响教师持续、有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表征方式更能从主动、积极的一面探索教师发展过程,并更能够体现教师发展中的主体性呢?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愿景关涉教师发展的意愿、动力以及发展方向。因此,本研究选择以愿景为表征,从主动、积极的视角探索不同生涯阶段教师的发展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愿景与教师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了理清教师愿景与教师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来研究:一是看自然发展中的教师,看他们的教师愿景有何变化;二是看专业发展中的教师,看他们的教师愿景有何不同。因此,本研究采取纵向和横向两种路径:(1)纵向路径:分析不同生涯阶段教师愿景的特征,探寻教师愿景与教师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2)横向路径:比较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愿景特征的差异,从横向探寻教师愿景与教师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研究在质化研究范式下,选择了吉林省长春市四所初级中学,依据事先划分好的教师生涯阶段,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式,对不同生涯阶段的教师进行抽样,共抽取32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另外,为了将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愿景进行比较,在抽样时对每个生涯阶段有针对性的抽取了部分优秀教师,并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搜集数据,共获得访谈资料25万字。访谈提纲的设计主要是基于研究所建构的分析框架对数据进行了编码、归类和分析。主要发现如下:1.教师在不同生涯阶段的愿景的特征不同;2.在同一生涯阶段,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愿景主要体现为类型差异;3.从愿景的构建时机来看,教师愿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致相同,都为工作第一年,第三年至工作第七年以及第十年左右;4.教师的自我愿景、教学愿景以及学生发展愿景分别构成不同生涯时期影响教师发展的主要因子;5.焦点清晰、范围宽广、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呈现“远”特征的愿景可能更利于促进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