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武汉社会救济事业研究(1945-1949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七年沦陷期间,成千上万的居民无家可归;再加上天灾的频仍和内战的爆发,致使战后的武汉出现大量亟需救济的贫民、难民。为了解决这些贫民、难民的救济问题,战后武汉建立了不同级别的社会救济机构。这些机构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本文以战后(1945——1949)武汉的社会救济事业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档案资料和当时的报刊资料,以期能对其做一个相对全面的介绍和较深刻的分析。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从现实原因来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后武汉社会救济事业的产生。所谓的现实原因主要是指抗战遗留的问题、战后自然灾害以及国共战争造就的大量亟待救济的贫苦者。第二章从整体上论述了武汉设立的相关救济机构以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的救济活动。本章首先从总体上梳理了战后武汉存在的相关救济机构,然后重点介绍了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救济活动。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是战后政府创办较早的社会救济机构,其开展的救济工作,一定程度上救助了难民和贫民,但囿于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救济效果并不理想,不过它的一些救济经验为以后武汉的一些社会救济机构所借鉴。第三章重点考察汉口市的救济情况,以汉口市社会救济委员会为例来分析当地社会救济事业的开展及其资金方面的运作。汉口市社会救济委员会在贫民救济、儿童救济、劳工救济等诸方面较之前的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更进一步。在资金运作方面,它大力发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因而其救济经费来源也更广第四章对抗战后武汉民间的社会救济事业进行了考察。由于晚清民国时期武汉三镇善堂林立,所以本章以善堂为例来介绍武汉民间社会救济事业的概况,此外还述及同乡会的救济活动。这一时期的民间救济团体除了办理自己的救济活动外,还承办政府的一些救济活动。第五章重点考察政府与民间在社会救济事业上通力合作的事例。本章以冬令救济、施粥厂为例,分析政府与民间救济团体在社会救济方面是如何合作和配合的。总之,本文通过对战后政府、民间以及政府和民间的救济活动的论述,展现出乱世之中救济活动开展的艰难。社会救济不仅仅要靠政府,更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来参与其间,这或许是战后武汉社会救济事业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其他文献
《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长篇小说,是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德莱塞的作品。小说描述了农村少女嘉莉从社会的底层一跃成为百老汇明星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它描写
对基于内容的检索与MPEG-7标准的概念进行概括与介绍,通过对目前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不足之处的分析,讨论了MPEG-7的提出对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的影响,并简要介绍MPEG-7标准的
1901年,清政府迫于形势颁布兴学诏书,提出兴学育才为急需之务。1904年1月颁行“癸卯学制”,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兴学运动。但由于经费不足、师资缺乏等因素,使新式小学
针对“情报”能否替代“图书馆学”,“信息管理系”能否取代“图书馆学系”等问题,阐明“图书馆学”的学科归属.
以作者自行开发的多媒体网络实时监控平台为例,介绍了利用Wins∞k进行网络编程和多线程编程的基本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多媒体网络实时监控平台中,如何将两种技术有机结合进行网
在介绍韩国信息产业的政策、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介绍了韩国通信信息网、ISP及主要数据库内容.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作者对企业决策盲目性、随机性和任意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尽快实现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