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动员在我国有很深的渊源,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一大政治优势,是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成立初期、发展壮大还是作为执政党执政时期都积极运用政治动员并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各种矛盾同时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激化,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适当的政治动员仍旧必不可少。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政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控制和战胜灾害,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应对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政府必然起主导作用,但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需要党、政府等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积极有效的政治动员,有利于迅速地应对和战胜灾害、维护中央的权威、降低政府处理灾害的成本、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塑造和谐社会。
本文以政治动员理论、危机管理理论为分析工具,从对政治动员的界定入手,以汶川地震这一典型自然灾害事件为例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对汶川地震中政治动员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进而发现汶川地震政治动员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缺乏法制建设,媒体宣传失当,沟通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最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治动员的对策,如健全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激励机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加强国际合作等。自然灾害是危机事件的一种,发生的频率高,当前要提高我们党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治动员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