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自然灾害中的政治动员问题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动员在我国有很深的渊源,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一大政治优势,是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成立初期、发展壮大还是作为执政党执政时期都积极运用政治动员并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各种矛盾同时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激化,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适当的政治动员仍旧必不可少。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政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控制和战胜灾害,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应对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政府必然起主导作用,但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需要党、政府等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积极有效的政治动员,有利于迅速地应对和战胜灾害、维护中央的权威、降低政府处理灾害的成本、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塑造和谐社会。   本文以政治动员理论、危机管理理论为分析工具,从对政治动员的界定入手,以汶川地震这一典型自然灾害事件为例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对汶川地震中政治动员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进而发现汶川地震政治动员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缺乏法制建设,媒体宣传失当,沟通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最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治动员的对策,如健全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激励机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加强国际合作等。自然灾害是危机事件的一种,发生的频率高,当前要提高我们党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治动员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地方文化立法相对于中央文化立法而言,在我国指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及人民政府就文化领域进行的法规、规章或单行条例的立法活动。目前,我国文化领域立法数量总体偏
与传统民法理论对比,2009年颁布《侵权责任法》的创新之处是多数人侵权行为责任理论与规则。研究多数人侵权责任的理论与规则的主流学说有多数人之债、责任分担、侵权责任形
施米特从自由主义宪法学和自由主义宪法学说的非政治性批判两个层面分别对自由法治国宪法学说权利绝对化、权力分立模式理想化、魏玛政府衰败的议会制、政治多元化和规范宪法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意识领域,宗教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国宗教团体与世界宗教团体之间宗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