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战国时代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历史影响力仅次于孔子,后人把他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集中了孟子的哲学、政治、教育等思想,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孟子承袭和发扬了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同时吸纳了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学术流派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浩然之气”这一全新的理论。孟子将“浩然之气”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表现特征,是君子、大丈夫人格气质的外露。“浩然之气”思想自提出以来,一直对中国几千年来士人阶层的人生发展道路产生了影响,“浩然之气”既是一种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也是约束与要求,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与精神内涵。本文以分析“浩然之气”思想的文本为基础,总结其中的哲学逻辑,提炼其具体的修养方法,挖掘其中的思想价值。放眼当代理想人格现状,对孟子“浩然之气”思想进行批判与继承,将其优秀部分融入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构建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理想人格。以“浩然之气”为鉴,激励人们提升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力求帮助当代人获得人生使命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孟子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从社会环境和理论渊源两方面考察了其“浩然之气”思想诞生的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境况。“浩然之气”思想是孟子根据当时的社会要求,在结合了古代“气”思想、《<管子>四篇》中稷下道家“精气论”和孔子“血气三戒”说的基础上,提出的理想人格思想。第二部分:从经典文献入手,对孟子“浩然之气”思想进行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首先,从孟子“性善论”出发,论述“浩然之气”在孟子思想中的逻辑关系和连结作用。结合古今学者的注解,对“不动心”、“养勇”、“守气”等哲学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出孟子思想中“气”、“心”、“言”的具体内涵和逻辑关系,整理出“浩然之气”思想的逻辑框架。其次,从“直养而无害”、“持其志”、“配义与道”、“勿助长”和“知言”五个方面概括“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把握孟子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再次,论证修养“浩然之气”的结果是养成“大丈夫”理想人格,并分析“大丈夫”的三个基本特质。最后,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孟子“浩然之气”思想中的消极方面。第三部分:首先,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人格”和“理想人格”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其次,论证当代理想人格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并从建立当代理想人格的道德主体性和道德信念两个方面分析“浩然之气”思想所给予的启示。再次,立足于修养“浩然之气”的五个方法,对当代理想人格要有什么样的品质做出了回答。最后,以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为视角,审视当代部分道德缺失现状,并从价值取向、处事态度和精神底气三个方面予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