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决策,普通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场所,其办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对普通中小学办学标准的研究对于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学校办学和监督政府教育作为都有重要作用。办学标准政策是办学标准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办学标准政策可以弥补办学标准研究过程中政策研究的缺失,并且对中小学办学实践来说,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办学标准政策文本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普通中小学办学标准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关注基础条件阶段(1978年-1984年)、力求快出人才阶段(1985年-1996年)、强调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2003年)、追求教育公平阶段(2004年-2008年)四个阶段。纵观三十年我国普通中小学办学标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人民的教育诉求和政策决策者的认识等因素是影响办学标准政策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政策文本由笼统到细化、政策内容由关注基础条件到关注内涵发展、政策过程由重视制定到制定与实施并重、政策价值取向由重效率到效率与公平并重、政策对象由城市和发达地区到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这五个特征是近三十年我国普通中小学办学标准政策发展创新的突出特点。办学标准政策存在系统结构的联动性与连续性欠缺,政策制定的行政、个体主导,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高,以及其自身的一些局限等问题。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追求教育公平、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注意政策系统的联动性与连续性,把政策与理论、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办学标准政策的整合性和发展性是改进办学标准政策的学理要求。构建合理、合法、统一、动态的普通中小学办学标准政策是我国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