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词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基本的词类,早在传统语法时代就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空间介词,基于人类与外界交互产生的最基本的介词种类,为人类认知抽象概念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因而得到了更多的研究者的青睐。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空间介词的翻译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刘宓庆认为翻译的实质就是语际的意义转换。空间介词翻译的核心就是空间介词语义的对等。空间介词的语义研究,经历了从零语义到多重语义的转变。认知语言学,不同于其他传统语言流派忽视甚至否认介词语义的存在,肯定了空间介词的多义性,多层次性,以及相互关联性,然而他所关注的领域仅局限于空间介词语的构建,扩展,以及习得等方面,对空间介词翻译中语义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对于英语空间介词的汉译研究也仅仅局限在主观翻译技巧和经验的总结以及中英两种语言外部形式的差异对比,而忽略了翻译过程中认知层次的深层联系。虽然一些认知语言学家从认知角度对个别英语空间介词的汉译做了一些分析,但是研究仅局限于英语空间介词翻译中意义对等方面,而忽略了空间介词翻译中语义对等的另两个不可或缺的过程:语义结构及语义形式。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发展起来的认知语义学,以体验哲学为其哲学基础,主要从认知角度来深入探讨人类的思维,语言与身体经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种种辩证关系,研究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等之间的关系。认知语义学把语义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知语义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意象图示论,意象图示指“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赵艳芳,2001:68)具有特定生理构造的人在所和居住的物质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若干意象图示,而有差异的外部环境及思维模式,使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对相同空间语义的意象图示进行了不同的范畴归类,这为空间介词语义差异提供了依据。而且意象图示还可以通过隐喻从空间域投射到各种抽象的非空间义,使空间介词的语义进一步得到扩展。除此之外由于不同语言使用者使用不同的语义激活点,由此产生的多样语义表达结构与形式也为空间介词的翻译增加了难度。针对上述空间介词翻译研究的不足及遇到的难点,本研究旨在认知语义学的框架下,以语义为中心及切入点,从认知角度分析英语空间介词汉译的三个过程,即意义搭配,语义结构搭配及语义形式搭配。旨在摆脱以往的主观及外在的研究方法,从认知本质与方位介词语义构建及扩展的认知机制基础上对英语空间介词汉译做出更符合语言本质,理论基础更坚实,更全面系统的指导。通过理论研究及具有代表性的英语空间介词汉译实例分析,文章试图提供一个相对完整和清晰的英语空间介词汉译认知过程,从而为英语空间介词的翻译实践及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我们拟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更多的空间介词汉译过程进行认知语义分析,在对英语空间介词汉译三个过程做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期待更全面地揭示英语空间介词汉译的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