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氯甲烷(DCM)是一种疏水性且较难生物降解的VOCs,具有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存在于大气环境之中。当前,二氯甲烷被认为是大气污染中毒性较大的卤代烃类物质,工业废气中二氯甲烷排放浓度必须低于150mg/Nm3,因此探索有效的处理技术有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意义。本论文选育了一株二氯甲烷的高效降解菌,经鉴定为Pandoraea pnomenusa,为新发现的具有降解二氯甲烷的新菌株,命名为LX-1。实验研究了菌株LX-1的基本降解特性和动力学行为,以及环境因素对菌株LX-1降解DCM的影响,并对脱氯效果和矿化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推测了菌株降解DCM的代谢途径。菌株LX-1降解DCM适宜的条件为:培养温度35℃,培养基pH和盐度分别为7.0和0%-1%;菌株能降解初始浓度0-1500mg·L-1的DCM,平均矿化率和脱氯率分别为74.15%和96.77%;菌株LX-1在不同初始DCM浓度中生长和降解均符合Haldane’s抑制生长动力学模型,当DCM浓度为500mg·L-1时,菌株比生长速率达最大(μmax=0.133h-1);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推测菌株在代谢二氯甲烷的过程中产生了水溶性小分子酸类(如甲酸)等结构较为简单的有机物,它们最终将被矿化为C02.H20和细胞生物量。基于上述菌株LX-1降解性能和代谢特征的研究,将菌株LX-1应用于生物滤塔强化DCM废气的生物净化。分别采用以聚氨酯小球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和营养型缓释填料的生物过滤塔(BF)净化DCM废气,采用“菌株LX-1+活性污泥”的接种生物滤塔和气液相联合方法,滴滤塔和过滤塔分别在25d和22d内完成挂膜,在DCM进口浓度100~1500mg·m-3、EBRT34~85s条件下,两者对DCM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滴滤塔和过滤塔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22.6g·m-3·h-1和29.05g·m-3·h-1。滤塔生物降解DCM受营养液pH和盐度的影响较大。滤塔内CO2生成量随DCM的去除负荷呈一次线性关系,滴滤塔和过滤塔的矿化率分别达到了70.4%和66.8%,表明滤塔内减少的DCM大部分被微生物利用而降解。滤塔内生物膜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