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确立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强化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将新课标的所倡导的理念融入到现实的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并通过恰当的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国一线教师在开设科学课程的这近十年来一直苦苦研究和摸索的重点内容。本课题聚焦的问题是在当今科学课和美国的STEM理念逐渐融合的大环境下,结合学习目标,对小学STEM课程的表现性评价工具进行设计和初步探索。以笔者在北京十一学校学习期间团队共同研发的基于STEM理念的精品课程“太阳能热水器”项目课为例,提出科学课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建议。通过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作为评价工具的三个重要维度。并结合项目式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对文献和教学实践体会的综合整理,确定表现性评价量表的具体内容,并为不同的评价内容设置不同的可评定星级,构建了一套基于“太阳能热水器”STEM课程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工具。论文一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小学STEM课程表现性评价工具的相关理论综述,包括核心概念的界定,如STEM课程、表现性评价和项目式学习的概念界定,以及表现性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其他相关研究等。第三部分初步探索了常规的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并总结了表现性评价工具的优缺点。第四部分则是对笔者在北京十一学校做的“太阳能热水器”STEM课程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包括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等。第五部分是小学STEM课程表现性评价工具的具体设计,包括初步设计、细化、修订、成果和建议等。最后对本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创新之处做了一个简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