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渐扩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导致的气候变暖早已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随着《京都议定书》第一履约期进入尾声,《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世界各国积极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区域性、自愿性碳交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建立和发展。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森林经营管理的内涵已经远远大于传统的森林经理,目的也从以生产木材为主转变为维持森林永续发展和利用。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对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设计、销售利用等内容。林业碳汇项目在自愿减排市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对自愿减排市场中林业碳交易项目的总结和研究,对今后林业碳汇项目的质量提高有重大意义。论文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中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前景。简要分析碳交易市场的种类和机制,阐明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的差别。结合目前全球林业碳交易市场的现状,总结碳交易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史,梳理其中容易被误解的概念和学者观点,对碳汇、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给出定义。(2)归纳梳理现行方法学。作为项目实施的指导方法和基础工具,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研究,阐明了方法学的内容、类型、结构作用等方面的含义,说明林业碳汇项目的额外性在交易过程中的重要性。(3)分析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基本情况。收集了我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累计公示审定的99个林业碳汇项目设计文本,整理发现60%以上的项目是在2016年完成备案,总实施区面积达2.53 Mhm2,预计总减排量约1.46 GtCO2-e,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中的7个省区。按项目类型整理发现,碳汇造林项目共68个,实施面积70.66万hm2,预计减排量为0.225 Gt CO2-e;林业碳汇经营项目共24个,实施面积176.99万hm2,预计减排量为1.224Gt CO2-e;竹子碳汇项目共6个,其中造林项目1个,营林项目5个,实施面积5.08万hm2,预计减排量为8.82 MtCO2-e。进一步分区研究分析发现,北方的纯林造林应选较长计入期、实施面积大的项目;华南地区造林项目较多,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提高森林经营类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发展竹林类项目。(4)具体案例研究。广东省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开始于2012年4月,主要选用木荷、枫香、香樟、红锥、山杜英、藜蒴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进行随机混交种植,在20年计入期内预计产生减排量2.30MtCO2-e,实现年均减排量约为115152 tCO2-e。项目于2016年12月31日完成第一个监测期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第一监测期内造林规模为7400 hm2,根据项目涉及文本和监测数据,按照方法学计量监测方法,得到监测期内产生的实际碳汇量为37785 tCO2-e,扣除相应年份(2012-2016)基线碳汇量19040.18 tCO2-e,监测期内实际减排量为18744.82 tCO2-e,比预估减排量低11108.97 tCO2-e。通过项目的设计、预估、实施及监测结果对比,发现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由于立地条件等自然因素导致抽样分层数量变少,而按照树龄做出的项目事前减排量预估略大于监测结果。(5)提出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思路。综合国内外林业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我国自愿减排市场的林业碳交易现状,为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