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对中西方五声性音乐元素运用的异同为研究起点,就中外近现代音乐作品中五声性旋律及其和声手法的运用、和声的民族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和探索作曲家的音乐思维、作品的表现方法,以及民族风格等深层次的问题。分析和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近现代技法结合的根源、目的及意义。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植根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沃土中的现代音乐作品不仅不是西方现代音乐的复制品,而且还应视之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审美层次上的延续。在近现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我们总是处在“逆差”的地位,输入的多,输出的少。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是全面的,成体系的,我们对他们的影响是局部的,点线式的。我们要想打破这种被动的地位,就必须在当今公认的“公式”中寻求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艺术经验的排斥和否定,传统音乐语言在我国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不但没有耗尽,而且在当前还占有主导地位。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我国悠远的民族民间传统语言——五声性音乐元素,本章分为两节——中国五声音阶及中国传统调式和声;第二章分为两节,研究分析西方近现代一些经典音乐作品中五声性元素的运用及相应作曲技法。从西方作曲家的民族背景及创作风格等问题着手,通过比较揭示中西运用五声性元素本质的不同,并深入剖析西方近现代音乐与我国传统五声性音乐元素融合的可行性及二者结合的技法理论。最后,第三章对用西方现代技法诠释中国传统五声性音乐元素的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我国现代音乐作品中兼具民族与时代特征的一些成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