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山东省艾滋病治疗人群和未治疗人群进行耐药监测,了解山东省艾滋病耐药株在两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从整个流行区的层面上确定山东省的耐药发生的水平;并通过流行病学资料和耐药病人既往血样耐药检测,分析耐药的影响因素,为山东省艾滋病人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山东省艾滋病治疗人群和未治疗人群。治疗人群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对其中年龄≥18岁,能够并愿意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无明显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的艾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未治疗人群为2009年1-12月艾滋病网络直报报告的16-60岁的HIV感染者,利用HIV确认后第一次随访表资料收集相关信息。采集两人群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治疗人群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对病毒载量>1000cp/ml的样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并对耐药的病人的既往血样进行耐药检测,以便分析是否为感染耐药株、耐药的产生时间和耐药株在治疗中的演变。未治疗人群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因型耐药检测。通过两人群耐药检测结果,分析耐药株在两人群中流行情况。通过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耐药病人既往血样耐药检测结果、两人群耐药率的比较,推断山东省HIV耐药的影响因素。以上流行病学资料使用Epidata3.1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治疗人群共采集了370份血样,324例符合要求的病人完成了调查问卷。经耐药检测,治疗人群耐药率为5.41%。耐药突变位点以核苷类与非核苷类耐药突变位点较多,占与耐药有关主要位点突变的93.1%,蛋白酶类仅占6.9%;M184V及Y181C突变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3.24%(12/370)和2.16%(8/370)。单个药物,DDI耐药率最高为8.16%(4/49)。10个耐药病人治疗前样本耐药检测结果显示2个为感染耐药株,占20%。未治疗人群共收集样本168份,耐药率为1.56%;但是部分样本存在潜在耐药,潜在耐药率为8.59%。耐药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部分病人为感染耐药株(20%);治疗人群耐药显著高于与未治疗人群;治疗人群中未婚人群耐药显著高于已婚人群;治疗时间长的人群(>3年)耐药显著高于治疗时间段人群(≤3年)。人口学其他特征、传播途径、卫生保健体系、治疗复杂性、单个药物、服药依从性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与耐药的统计学关系。结论山东省HIV耐药现状为治疗人群耐药率为5.41%,由于无划分标准,无法确定流行水平,但此结果显著低于中国中部地区治疗病人耐药率(耐药突变率>21%);未治疗人群耐药率为1.56%,小于WHO规定的5%的警戒线,传播尚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是未治疗人群潜在耐药率为8.59%,耐药株有加速传播趋势。感染耐药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特别是治疗中的婚姻状况和治疗时间为本次研究中发现的山东省耐药影响因素。人口学其他特征、传播途径、卫生保健体系、治疗复杂性、单个药物、服药依从性在本次研究中未发现与耐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