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策略的实证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qq27930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句驱动通常被认为是同声传译的最重要的策略,是同声传译实践中译员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本文根据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探讨英汉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策略的使用情况,包括策略使用的原因、策略使用的一般方法、对译文质量的影响,以及特殊情况下其他的替代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是:顺句驱动策略在英汉同声传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可以归因于同声传译本质的要求、译员有限的精力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因为同传的时间非常紧迫,新的信息又总是在源源不断地传来,译员必须使用策略加以应对;同时,译员有限的精力使得译员无法等到原句信息说完才开始翻译,相反,译员必须根据顺着句式结构,即刻处理信息;除此以外,英语的流水式句式和中文的短句句式都给译员提供了空间,让译员可以断开英文原句,对应翻译成中文的短句。顺句驱动策略又包含三个主要的技巧,即断句、增补和转换。在实践中,译员会先断开原句,再以增补技巧来“黏合”句式结构,再加以转换技巧对译文进行润色补充。通过对三项技巧融汇贯通地使用,译员可以缩短耳口跨度(Ear-Voice Span, EVS),减少短时记忆的压力,优化同传时译员的精力分配,从而有利于提高译文的质量。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如发言人语速过快、信息密度过大、专业知识堆积,译员可以使用归纳策略来替代顺句驱动。笔者希望借助本文帮助学生译员更好地掌握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的使用技能,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其他文献
【正】国办发[2007]26号2007年4月22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广大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范围逐步由粮食向棉花、糖、畜产品、蔬菜等非粮食品种扩散。不同农产品在要素投入、生产和需求的变化、市场开放程度、政策等方面存
网络媒体引入我国以来,依靠技术上的特殊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更新速度及时、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双向互动等新型传播特征,因其优于传统媒体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大学生的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