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是流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艺批评方法论。其代表人物为沃尔夫冈?伊萨尔及汉斯?R?尧斯。主要观点为: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要以读者为重,读者的反应是评价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到读者对作品信息的期待及接受,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如果作品信息在读者期待视野之内,那么读者就对作品失去兴趣,而如果作品信息把握得当,那么尽管其超出了读者期待视野,读者也会扩展其期待视野,并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一部好的作品并非把所有信息都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是存在许多“空白”,而这些“空白”要靠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填充。这样作品便在读者的理解中丰富起来。根据这一理论,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文化信息时也应尽量对文化信息进行直译,因为如果一味地将文化信息变通后再进行传达,那么读者在阅读译出语文化信息时,其期待视野便被忽略了。译者低估了读者的接受能力,读者也就不会有上述的乐趣。他们在面对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时丝毫感受不到这一差异的存在,从而也就不利于文化的相互传播。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一做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只依靠直译一种策略是万万行不通的。文化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是远远超出读者期待视野的。因此绝对直译肯定会使读者在面对一些具有极强文化信息的作品时感到无从适应,因而也会逐渐丧失对作品的兴趣。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译入语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应与该作品译出语读者的感受相同。按照该理论的观点,在翻译具有文化信息的文学作品过程中应该以意译为主,将作品中典型的文化信息进行变通,使得译入语读者看到这样的信息时的感受与译出语读者看到原文信息时的感受相同。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实现这两种理论的结合,便能够在翻译文化信息过程中遇到矛盾时找到一个突破口。文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文学作品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本文选取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将上述两种理论进行结合的观点,而这两种理论的结合必<WP=7>将带来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策略的结合。在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翻译文化信息过程时,译者应该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同时还要注意到这种期待视野的有限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本文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信息进行分类,并在最后针对各类文化信息提出翻译过程中应主要采取的策略或策略的结合。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接受美学及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以及它们对于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的翻译的启发及不足之处。第二章按照文化信息的不同种类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第三章重点讨论了这两种理论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信息过程中的融合。最后一章则尝试着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文化信息翻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