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正式与国际接轨。新会计准则的多条与银行业紧密相关,对银行业的监管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是一篇关于银行业会计标准国际化与银行监管的研究,力求揭示出银行会计标准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以及监管方应如何进行有效回应。
会计准则和银行监管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范畴。在银行监管领域,会计标准与银行监管经常发生冲突,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有关规定的不一致使得商业银行一直处在会计准则和银行监管矛盾中。但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会计标准和银行监管之间也存在着联系。众所周知,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同属公众公司范畴,关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理论界已经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关于银行监管中会计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而对这方面的探索正是本文的研究动机。从会计研究的角度看,本文是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研究延伸至银行监管领域的会计问题研究;从银行监管研究的角度看,选择银行监管中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是对银行监管理论研究深入的一个切入点。本文选择会计标准国际化背景下的银行监管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明确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银行监管的影响,从而揭示会计标准和银行监管的内在关系,对于改进会计标准和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从会计标准国际化背景下的银行业会计准则的演变过程出发,结合我国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的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的影响,从定量角度揭示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公允价值变动,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以及贷款减值准备计量这三个新会计准则关键问题对上市银行的影响。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探索了新会计准则与资本充足率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完善资本监管的若干建议。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监管部门监管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实施新会计准则后提高监管部门监管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具体的研究方法有:
规范研究与描述性统计研究相结合;本文所做的规范性研究,主要注重从会计准则和银行监管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会计准则和银行监管内在的联系。与此同时,本文也注重实际数据的作用,从微观数据的定量分析中,发现二者之间的规律。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本,找出问题的解决思路。
经验总结法与个案分析相结合;本文是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所做的研究,在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银行总体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经验总结的同时,也会选择一些有代表的个案进行重点分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问题的矛盾性更加凸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研究结论表明,在刚刚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工具的重新界定并没有给银行监管带来实质性的重大影响,但是这主要是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很小,而且我国上市银行目前的金融资产结构比较保守,主要是债券类投资,导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幅度不大。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资产的比例必然会上升,结构也很有可能得到改变,此时,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银行利润的影响肯定也会加大,因此,这仍然是监管部门需要重视的地方。另外,新准则中关于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使得其与审慎的监管原则存在一定的分歧,新准则不再规定具体的计提比例,使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判断空间更大,完全不同于监管部门的规定,同审慎监管制度存在分歧。因此新准则下的银行监管的对策包括:协调监管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分歧以及建立新会计准则下的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评级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