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SnS和SnS2薄膜的CVD生长、结构控制与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二维IV族硫化物(MSX,M=Sn,Ge,X=1,2)以其特殊的能带结构以及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而被广泛研究。作为其中的重要成员,硫化亚锡(SnS)和硫化锡(SnS2)因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迁移率及无毒环保等特点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各类电子学和光电子器件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与过渡金属双卤化合物(TMDCs)的制备相比,超薄SnS和SnS2薄膜的成分控制和大尺寸合成仍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通过调节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源温和反应时间,在云母衬底上制备了厚度可控的SnS薄膜,研究了厚度对其偏振Raman特性的影响,并对其面内电学各项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SnS2薄膜在云母衬底上的生长规律,实现了厘米级尺寸SnS2单晶薄膜的制备和完整转移。进一步,通过一步CVD工艺制备了SnS2/SnS垂直异质结薄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我们以SnS粉末为源,采用CVD在云母衬底上合成了SnS薄片,通过生长温度和时间对厚度和平面尺寸进行调控,使其厚度范围介于2.7-305.4 nm,尺寸在3-112μm之间。SnS纳米片呈现较强的拉曼振动(分别为Ag~1、B3g、Ag~2和Ag~3),其中Ag模的强度随偏振角的变化在Zigzag和Armchair两个方向呈现较强的各项异性。同时,当SnS薄片的厚度从272.3减小到3.2 nm时,拉曼模式Ag~1、B3g和Ag~2均发生明显红移,拉曼模式Ag~3则发生蓝移,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由面内极化所引起的较强的电声耦合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将SnS成功转移到了Si/Si O2衬底上,并制作了MOSFET器件,对其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沿之字形方向的电导率明显高于扶手椅方向,这归因于沿之字形方向的空穴有效质量较小,空穴的迁移率高于扶手椅方向。而且,沿之字形方向的输出特性受栅压调制较小,相比而言,沿扶手椅方向的输出特性随栅压增加而增加,呈现较强的栅压调制特性。我们以SnO2、S和KI为源,在Ar气环境下通过CVD法分别在Si O2/Si和云母衬底上合成了SnS2薄膜,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当衬底为Si O2/Si时,SnS2形貌受衬底-源间距影响很大,当间距从12 cm增加到15 cm时,SnS2依次为雪花状、树枝状、风车状。当衬底为云母时,通过调节生长时间和快速降温处理,成功合成了厘米级SnS2薄膜。研究表明,KI的引入有利于提升SnS2横向生长速率,快速降温处理则有效阻止了二次成核与生长,进而合成大尺寸SnS2薄膜。另外,我们以SnO2、S和Na Cl为源,通过一步法合成了SnS2/SnS异质结,并对异质结的形貌、厚度及成分组成进行了研究。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不同方法成功合成了大尺寸、超薄的SnS、SnS2薄膜和SnS2/SnS异质结,并对其生长规律和SnS的面内电学各项异性进行了研究,为SnS及其异质结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富余电力电解水是获得氢气的有效途径。近年来,Ni Fe基层状氢氧双化物(LDHs)被广泛作为在碱性水电解析氧反应中的高效催化剂。然而传统的Ni Fe LDH催化剂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一是合成方法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其二是电导率较低、催化活性位点暴露少;其三是催化剂容易脱落导致催化剂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下降。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采用室温下硼氢化钠一步还原法在泡沫
学位
铋层状陶瓷作为一种居里温度较高的无铅压电陶瓷,具备高温高频条件下的应用前景,比如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建设、地质勘测等领域,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由于其钙钛矿层超长c轴阻碍电偶极子翻转,导致压电性能难以提高,所以本文提出以铋层状结构Na0.5Bi4.5Ti4O15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钙钛矿层的A/B位多元素取代调节晶格畸变程度来降低极化难度,提高材料的电学性能,同时探究掺杂引起的缺陷调控
学位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通过感受外界的信息拓宽了人们的感知范围。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代,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人们研发了多种形式的传感器。而柔性压力传感器因在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皮肤等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基于无铅压电低维纳米材料的压力传感器在柔性感知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但无铅压电材料的压电性普遍不高,如何提升材料的压电常数是该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铌酸
学位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其中柔性可穿戴、可植入的小型智能化电子器件成为新型电子产品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生物医疗、运动时尚、智能家居等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柔性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功能优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与此同时,如何使这类柔性电子器件持续稳定的工作成为该类产品面临的重要问题。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利用压电效应将人类生
学位
移动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对现有电源管理芯片的充电功率以及充电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电源管理芯片需要支持大功率快速充电并对片外器件进行精简,但是现有的电源管理芯片存在充电电流较低,需要片外时钟源输入,或保护电路不够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低成本大功率快充市场需求。因此,本文设计实现了支持大电流充电,并且具有片上时钟和多种保护电路的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所设计的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由低压上电系统、高压大功率充电系
学位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其绿色安全、低成本和高的理论容量而极具应用潜力,可用于经济、可持续和安全的大规模储能。醌类有机化合物以其较高的理论容量、反应高度可逆和较高的资源可利用性被广泛应用,然而醌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醌在电解液中稳定性较差;二是导电性差,使得倍率性能不好。为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醌类有机化合物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高导电性的科琴黑来修饰小分子醌类化合物,并系统
学位
传统电介质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大、循环次数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电磁脉冲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偏低、体积偏大,不能满足目前市场对储能设备的需求。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具有可加工性和灵活性,在储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储能密度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学位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陆地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一层疏水性脂类物质,作为植物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第一道屏障,在植物应对病虫害、紫外线辐射和干旱等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因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农作物抗逆遗传改良的潜在通用型靶标。因此研究植物表皮蜡质的合成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在农作物基因工程改良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植物表皮蜡质在表皮细胞中合成,其组分主要包括超长链脂肪酸(VLCFA)及其衍生物如
学位
表皮脂类赋予陆生植物一定的机械强度、抗旱性和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因此研究植物表皮脂质的合成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催化甘油酯合成的第一步反应,主要参与表皮脂类、膜脂和油脂等的合成。前人研究显示GPAT4、GPAT6和GPAT8均参与角质的合成,但这些基因是否参与木栓质和蜡质的合成并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提供粮食需求。由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世界粮食短缺危机日益凸显,急需能够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技术和措施。在自然界植物进化的启示下,蔡得田等(2001)提出了“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相结合选育超级稻”的育种策略,选育出了具有高结实特性的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Polyploid Meio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