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占了主导地位,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对此怨声载道。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对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及培养进行了研究。 西方和前苏联的心理学界都较早地对思维品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思维品质的实质是个体思维能力的差异性表现,是在思维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它主要应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思维品质进行了描述:深刻性体现了思维的深度;灵活性体现了思维的变化能力;批判性体现了思维的主见性;独创性体现了思维的新颖性;敏捷性体现了思维的速度。它们还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深刻性是其它思维品质的基础;灵活性和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灵活性和批判性相互结合,表现出独创性;具有了这几种思维品质,就表现出了敏捷性。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是思维品质的完整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学生个体在思维能力上的差别,也就是思维品质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总结出了思维品质在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方面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出以“培养思维品质”为核心的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和适用的教学途径。 以“培养思维品质”为核心的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有:系统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有效迁移原则和反馈调控原则。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有:以收敛思维为核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以思维辨析为核心,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以跳跃思维为核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针对性的对五种思维品质进行单独的培养,又要注意到这五种思维品质的有机整体性。在思维品质的量化评价方面,心理学界一直没有获得较好的突破。本文在对思维品质进行量化评价时,借鉴了朱智贤教授的许多做法,并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正。 把上面的教学原则和途径运用到笔者所任教的高二两个班级中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干扰变量,保证实验的效果。记录下实验所得到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实验的结果支持实验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