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改革开放速度逐渐加快,经济的飞速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流行语翻译也变得随之愈来愈重要。最近几年,世界许多学者对流行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多数的研究却局限在单纯的言语特征或修辞手段等种种表面特征上或者微观层面上。然而汉语流行语翻译的特殊文化意义却决定了流行语翻译的研究不仅仅限制在语言等微观层面上,而应站得更高更远,从宏观上分析流行语翻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受到外国学者的影响,许建忠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正是本文的理论依托。他认为翻译是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文化、译者与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译文和译者与读者的“世界”,即环境、语言、社会、文化、以及译者、读者等相互作用的整体。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的选择与适应过程。许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流行语的,突出了翻译研究的宏观性,将翻译置于宏观的生态大环境下对译者和读者进行研究分析,并不是单一地片面地从某微观层面去研究翻译。许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理论里面很容易发现,翻译的生态环境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交际、语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外部客观要素。另一部分是包括译者、读者、分析者等方面的主观要素。本文依据生态翻译中的主要理论,对汉语流行语翻译的翻译过程及其生态环境进行比较系统和较为全面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的文化进行着交流与沟通,流行语也成为了传递最新鲜文化的载体。流行语翻译的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不同种类的流行语以及不同的使用人群,翻译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分析翻译的生态环境是流行语翻译过程的必要前提。流行语翻译的生态环境主要分为客观环境和主体因素,客体环境主要是针对语言、交际和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主体因素则主要对阅读者和翻译者进行研究。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来分析流行语翻译中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适应过程主要是研究译者展开翻译过程前对语言之外其他因素的适应,包括对源语及目标语的价值观、社会习俗和文化差异、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等的了解与适应。在这一过程之后,译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流行语以及读者年龄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笔者通过前几章节的理论梳理和语料分析,总结出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流行语翻译的宏观指导原则。分析应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时所达到的不同翻译效果与文化影响,并且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对流行语翻译者的一些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