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分析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民生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建立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化、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可持续发展的出现为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因,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稳固支撑。能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能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因此,作为一个多维复合指标系统,能源效率的评价应将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因素同时纳入研究框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统一的能源指标体系就十分必要,这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关键内核。作为我国发展最成熟和最具竞争力的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的能源效率高低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探索三大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发展水平、考察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探索能源效率的提升路径,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将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构建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05-2018年我国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54个城市的能源效率,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ArcGIS空间可视化方法刻画其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的发展水平和效果。进一步,利用泰尔指数分析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最后通过构建计量模型,选取贸易效应、结构效应、规制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五个方面的六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定量识别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探索能源效率提升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一、在时间演变趋势方面,考察期内我国三大城市群54个城市能源效率年均值为1.0627,处于效率前沿面,三大城市群整体处于有效状态。二、在空间演变趋势方面,中国三大城市群能源效率的空间格局有较大变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高能源效率城市数量有所减少,总体集中在东北部,安徽省的城市能源效率在长三角的四个省(市)中普遍偏低,次于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能源效率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较低效率城市分布在西边区域,较高效率城市分布在东边区域,以天津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的能源效率要高于北京周边城市。珠三角城市群15个城市的能源效率总体上呈南部高于北部、沿海高于内陆的发展态势。三、在地区差距方面,三大城市群考察期内的总体差距呈现“五升、四降”的锯齿状变化趋势,但总体差距在缩小。区域内贡献率均值达到97.46%,区域内的泰尔指数远大于区域间,区域内差异状况表现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四、在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所有制结构和科教水平对三大城市群能源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和政府规制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此外,各个影响因素对我国三大城市群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影响因素在不同城市群的显著性各不相同。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区域能源的协调发展。高效率城市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低效率城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我国三大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协调均衡发展。二、完善不同区域能源合作交流机制和政策,加强区域合作,深化区域交流,缩小区域间差距。此外,加强区域内部对能源使用的统一治理和建设,缩小区域内差距。三、从控制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源头出发,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例如,以提升能源效率为目标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教育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支出,继续转变发展方式,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一批能源高效率的先进示范城市,也可以从居民、企业等多角度出发,在根本上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四、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对各个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差异化影响,做到因地制宜,统筹不同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结合各城市群、各城市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从而真正做到切实有效地提升能源效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总体稳定态势,2021年的经济增长运行也在合理区间。然而在世界局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复发的大环境下,社会各方不再是仅仅注重经济的增长,而是开始普遍关注经济的外溢效应,诸如环境保护、慈善捐赠等,社会责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引发的问题并不少见,欺骗消费者引发的毒奶粉事件,乱排乱放导致的环境污染,拖欠员工工资等等,说明我们需要对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学位
90年代以后,股权激励制度风靡全球,并逐渐形成一种流行的趋势。相对于传统的薪酬制度,股权激励可以有条件地给予员工一定的股份,让他们拥有一定的所有权,并与公司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体。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不少上市公司都已着手制订和执行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能力,稳定管理团队、留住核心员工、引进高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近几十年来,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企业业务逐渐开放,单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越来越多,由单纯从事内销后转变复合贸易的企业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这些企业大大拉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在市场多元化的构造建设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海关、税务等多方合力助推进出口企业深入发展,深化营商环境及优化贸易结构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也日益加大。但由于进出口企业贸易经营
学位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鼓励的新兴半导体产业,是支撑国家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三年来,华为,中兴等众多科技企业一直在受美国商业部的制约,一纸“限芯令”把我们逼到了大量“缺芯”的境地中,也使得国民越来越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品遍布我们生活的周围,不论是手机、平板、电脑等随身电子产品,还是医疗器械、卫星通信等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设备均离不开集成电路的身影。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发展,完善现代
学位
长期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重物力资本而轻人力资本”的问题,而这种投资模式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结构的转变。另外,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的转轨,人力资本的典型特征是知识密集性,它正逐步取代厂房、技术设备等一些传统的物力资本,作为很多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因素。近年来,国家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新经济发展的方面也是予以了高度重视,针对于企业人力资本如此巨大的新经济发展力量,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代表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增多。近年来,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工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以英国、荷兰、丹麦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克罗地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工业产值几乎超过美日德三国的总和,但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其中研发投入占工业GDP的比重偏低。在这
学位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健康的增长态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从税收视角出发为企业降负推动企业发展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宏观政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定量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其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基于税收中性理论、税收激励理论和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使用
学位
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中愈加重要的经济形态。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创意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税收优惠政策与数字创意企业研发投入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与竞争能力,因此,本文选择税收优惠政策对数字创意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
学位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引擎,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但由于严峻的国际形势严峻和技术更迭的速度愈发快速,研发成本显著提升,创新效率的增长放缓,要掌握核心技术,势必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所以,十四五规划中将科技创新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鼓励科技自立自强。而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数量与体量在市场中均居于主体地位,因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因此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城市化程度伴随着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加深,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已到达63.89%,预计2050年将达到71.2%。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在促进专业分工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和能源资源消耗过快等“城市病”,这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阻碍了城市可持
学位